棕曲嘴鹪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称类别【中文名称】棕曲嘴鹪鹩[1] 棕曲嘴鹪鹩

【中文别名】仙人掌鹪鹩

【拉丁学名】Campylorhynchus brunneicapillus[2]

【命名时间】Lafresnaye, 1835[3]

【英文名称】Cactus Wren

【科属分类】鸟纲、雀形目、鹪鹩科、鹪鹩属

外形特征

棕曲嘴鹪鹩

棕曲嘴鹪鹩棕曲嘴鹪鹩是美国西南部沙漠带最大的鷦鷯,也是墨西哥的常见种。身长18 -23 cm ,翼展27-28 cm,体重32-47g。属小型鸟类。虹膜是暗棕红色,有长的白眼眉。腿红棕色。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即有也很少而细。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12枚。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雌雄相似,羽被柔软厚密,羽色红褐、橄榄褐色,具白色、淡棕、黑褐色、栗色、白色点斑、条纹、横斑,块斑[1]。

分布范围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

棕曲嘴鹪鹩分布图

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2])。棕曲嘴鹪鹩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州鸟。

生活习性

棕曲嘴鹪鹩

棕曲嘴鹪鹩是一种长年居住在半沙漠环境中的鸟类。这里被不同类型的沙漠植物所覆盖,海拔1400到2000米。它们在生满棘刺的仙人掌丛中构建独特的鸟巢,巢洞能保护它们免受外界的侵袭。棕曲嘴鹪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很强,也可以在仙人掌稀少的灌木丛内修巢。当城市建设侵占和栖息地退化时,它们可以在砂石坑或人类废料上建巢。

这种飞翔能力很强的鸟儿,经常像神风突击队式的俯冲,在牙签一般的仙人掌丛林中,冲入它们的巢洞。它们的食物包括蚂蚁、甲虫、蚂蚱、黄蜂、种子和果子[1]。

生长繁殖繁殖期7~8月间。雌雄棕曲嘴鹪鹩共同在仙人掌植物中修造巢穴。巢以细枝、草叶、苔藓、羽毛等物交织而成,

呈深碗状。每窝产卵4~5枚。卵白色,杂以褐色和红褐色细斑。孵化16天。在这期间,雄鸟继续修补它们栖息和孵化用的巢。双亲都非常喜欢它们的幼鸟,小鸟在19-23天长羽毛。

棕曲嘴鹪鹩一年能繁殖数次,会在春日将巢转移一个方向以避免寒冷的风,在夏日则转移另一个方向以取得清凉的空气[1]。

8 个亚种1.Campylorhynchus brunneicapillus couesi[3]

2.Campylorhynchus brunneicapillus sandiegense

棕曲嘴鹪鹩

3.Campylorhynchus brunneicapillus bryanti

4.Campylorhynchus

brunneicapillus purus

5.Campylorhynchus brunneicapillus seri

6.aCampylorhynchus brunneicapillus ffinis

7.Campylorhynchus brunneicapillus brunneicapillus

8.Campylorhynchus brunneicapillus guttatus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