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一1876年6月25日
小大角河战役﹙Battle of Little Big Horn﹚
◎ 苏族与夏安族联盟 vs.卡斯特与美国第七骑兵团
○ The Little Big Horn, Montana
1874年,在达科达州的Black Hills发现了金矿。美军和北美势力最庞大的苏族印地安人之间的战争,宛若箭在弦上。
Black Hills对许多部落来说是不可侵犯的圣山,在1868年美国BANNED和苏族及夏安族所订定的The Fort Laramie Treaty当中明订「白人不可在Black Hills区定居或是占地,也不可以在未经印地安人许可之下擅入」相对地,印地安人则被要求不可反对在邻近地区进行铁路建设、也不可骚扰新移民。印地安人切实遵守这项条约,但是白人可不是这么一回事。
发现金矿的消息迅速传开,涌入达科达州的淘金客快速增加。美国BANNED本来打算和印地安人购买Black Hills的所有权,但视其为圣山的印地安人不为所动。因此BANNED决定无视1868年的条约,并且声明在1876年1月31日以前没有定居在『印地安保留区』的印地安人通通都是美国的敌人。
但许多印地安人不但没有听从如此恫吓,反而是加入由Sitting Bulls(坐牛)和Crazy Horse(疯马)所领导的印地安联盟,离开保留区,驻扎在黄石河Yellowstone河谷,和当地新移民之间的冲突也屡屡发生。美国BANNED下令惩罚这些不遵守命令、又不肯去保留区的印地安人。他们知道印地安人集结在Black Hills的西北,以及Sitting Bulls为其领帅,因此他们决定从不同方向同时发动攻击,但此计划被严寒的冬天所延后。
总指挥是General Sheridan。三大部队分别由Generals Crook, Gibbon and Terry所率领,而在Terry的部队当中,就有由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George Armstrong Custer,1839—1876)中校所带领的第七骑兵团。
春天来临,BANNED军再次前进。
Terry军前进一个月后,抵达Rosebud river的河口,他派出侦察兵推测出苏族就驻扎在小巨角河河畔。Terry派遣卡斯特和第七骑兵团往西南行,到山上去,而他自己的部队则带着大炮与步兵从侧边逼近。他的战略是包围印地安人,并且以全军之力在小巨角河击溃他们。
三天后,卡斯特和他的骑兵团接近搭建在小巨角河河畔的巨大印地安营帐。没有发现到、或是无视于印地安的军力︰有4000到5000名印第安人,当中包括约 2500位战士,卡斯特不理会Terry叫他先按兵不动等待会合的命令,准备立刻发动攻击。他把他所率领的骑兵团分成三路,两路从侧边进攻,他自己则带领 211名骑兵从正面进攻。这是1876年的6月25日。
卡斯特独断的擅自行动招致覆灭的结果。没有料到印地安的兵力及其英勇,他的部队陷入恐惧的惊慌失措,终至包括他在内,由他亲自率领从正面进击的211名骑兵全军覆没。其它两路部队也遭受猛烈的回击。一直到两天后Terry率军而来,才解救了剩余的部队。
战役之后,印地安人检视这些尸体,将尸体身上的衣服剥光,并毁坏穿着军装的尸体,因为他们相信尸体遭受毁坏的亡魂将无法抵达幽冥世界,也就不用在死后还得跟敌人碰面。为了某些原因,他们把卡斯特身上的衣服剥光,但让他的尸体保留完整。最早期的美方说法是因为印地安人崇敬他的战斗精神。后来慢慢出现因为卡斯特当时没有穿军装,所以让印地安人以为他不是兵士、以及因为卡斯特在当时已经开始头发稀疏,让印地安人觉得这样的头颅不值得当成战利品等等说法,众说纷纭。
在小巨角之役后,印地安人四散而去,他们的确击败了卡斯特,但是他们也了解到印地安的时代已经过去,也知道他们无法再继续抵抗这些白人。美国BANNED方面以伟大的南北战争英雄竟然在建国百周年时遭到杀害,必须剿灭红番以告慰这位英雄为名,数千人的骑兵部队陆续被派到这个区域作战,在往后一年中,他们毫不留情地追赶在此役后四散的印地安人,逼迫一位位的酋长俯首称臣。
关于卡斯特当时为何有如此自杀式的独断举措,后人有许多臆测。有人说他是奉了Terry的秘密指令,不得不做,但大部分的人都相信是他热爱冒险的心驱使着他,还有他的自大轻敌,另外,也是因为他亟欲恢复他急速下滑的名声。
被称作是「最惨烈的」美军与印地安人之间的战役,小巨角之役的历史定位历经多次变化。起初卡斯特被奉为英勇的将领,为了消灭野蛮的印地安人,即使遭受到不义的偷袭,仍率军英勇奋战,并且壮烈为国捐驱。但后期,随着印地安部落逐渐摆脱被强加的恶名,以及更多的历史数据被公布,以战略角度来看,卡斯特在此役当中所展现的自大与傲慢,不仅要了他自己的命,也赔上部下的性命;以人道精神来看,小巨角战役之前的Washita River事件,也被厘清为单方面的屠杀、而非战役。
卡斯特﹙1839-1876﹚本人的形象也充满了冲突与矛盾,他参加了中后期的南北战争,战功彪炳,被称为南北战争的英雄之一。南北战争后,随即被派遣到西部和印地安人周旋、以及保护探险队进行矿产的挖掘。虽然他在战场或是偷袭时杀戮印地安人,但是在驻扎在印地安部落左近时,和许多部落都有密切的互动。丧命于小巨角战役时,年仅38岁,死后被追封为少将。
卡斯特和小巨角战役至今仍包围在争议性之中。印地安人虽然打赢此役但最终还是被迫离开祖宗的土地,被限制住居在保留区内,生活方式也遭到强行更改,只能依赖BANNED的救济来生活,印地安文化也逐步流失中。但相对地,美国在彻底击败原住民的印地安势力后,占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勇往直前地追求经济利益,建立日后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经济基础。
当时那一场场的战役,再没有什么绝对的『英雄』、所谓的『光荣之战』也似乎从未存在过。只剩下两个进程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冲击与迸裂。
因为此役,卡斯特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围绕着他的种种传说以及争论至今仍脍炙人口。以近年来说,1991年就有部颂扬卡斯特事迹的电视剧《晨星之子》﹙Son of the Morning Star﹚。此外关于卡斯特以及小巨角战役的丛书、纪念馆、纪念活动、以及影视作品更是不计其数,其间展现的不同观点,亦值得想要以历史为鉴的人深思与明辨。
版本二因为在小大角区内发现了黄金的踨迹,所以美国政府想要兴建一条道路,穿越蒙大拿境内的原住民土地。虽然美国政府已经保证此一土地属于原住民,但仍于1876年时,派遣卡斯特将军 (George Custer) 和他的手下前去要求原住民放弃其土地。北方的夏安族人 (Northern Cheyenne) 及其他的美国原住民击败了卡斯特及其手下;它是一次压倒性的胜利。但五个月过后,美国再一次出击;这次,夏安族人被迫投降并被派送到位于俄克拉荷马州中的一个保留区。抵达俄克拉荷马州后的二个月内,三分之二的族人生病,而且多人死亡。族长钝刀 (Dull Knife) 和其他的北方夏安族人领袖恳求美国政府能在蒙大拿州中划一保留区,以便他们的族人回归当地,但是美国政府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族长钝刀决定回到蒙大拿。1878年时,他和小狼 (Little Wolf) (北方夏安族人的另一位领袖) 引领着剩下的族人,跋涉穿越过400哩,设法击败或躲避各式各样派来将他们带回俄克拉荷马州的军队小组。他们拆成二组人马,一个由钝刀带领,另一个由小狼带领,但最后两个小组都被逮捕。那些由小狼领队的族人终经同意,可留在蒙大纳境内,但是钝刀和他所带领的人马却遭监禁。当他们拒绝回去俄克拉荷马州后,美国军队曾试着以挨饿政策逼迫他们屈服。他们冒着危险,大胆进行逃亡,许多人在这次的逃亡计划中被杀及再次被捉回;但钝刀和其他人逃亡成功,并安全到达南达科塔的松树脊保留区 (Pine Ridge Reservation) 。最后,蒙大拿终于为北方夏安族人兴建了一个保留区,钝刀和他的族人终于可以与小狼所带领的族人团聚并定居在该保留区内。但可悲的是,到了那时候,钝刀底下的大多数族人已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