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书 名: 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

作者:刘克敌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
ISBN: 9787533451929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元
内容简介陈寅恪,一代文化大师,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特立独行式人物。其所提出“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与其学术成就一起,已成为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精神遗产。本书对其学术成就、治学特色以及师友关系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为陈寅恪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不失为一部富有特色的了解陈寅恪生平及其学术成就、中国文化精神的著作。
编辑推荐1.主人公传奇:陈寅恪“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人格,一直为中国知识分子所尊崇。晚年他膑足盲目,如何进行学术研究,为何他被学者称为教授的教授,是学界关注的热点。
2.论题精彩: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有哪些关联,他为何热衷于“颂红妆”研究,他的师友与他的关系如何,他如何看待中国知识分子,这些“陈学”入门论题,引人入胜。
3.作者专业:作者在高校从事专业教学、研究多年,尤其对陈寅恪研究颇有心得,著书多本,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
4.专家推荐:著名学者谢有顺 傅国涌 摩罗联合推荐。
作者简介刘克敌,199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为教授,现在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任教。已出版著作《陈寅恪与中国文化》、《花落春仍在——吴宓与学衡》、《国民素质与教育》、《百年文学与大学》、《梁漱溟的最后39年》、《陈寅恪和他的同时代人》、《傅雷及其同时代翻译家》等,在各类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媒体评论每经陈寅恪的中大旧居,就想,此公学问和心迹,我辈已难分享,然其气节和风骨,理应是今日知识人的榜样。先生之情寄诗,志则在史,思想常与时代相左,精神却不为世俗所转移,即便晚年目盲足膑,也不自废,著述仍立意远迈。刘克敌穷多年心力,研读陈寅恪之人文诗史,帮助我们探究这20世纪不多见的大人,大灵魂,大学问,凡对陈寅恪和他的时代有兴趣者,此书不可不读。
——著名学者、批评家 谢有顺
在这个躁动不安的世代,刘克敌兄是难得的低调而诚实的学人,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近现代知识分子问题,对陈寅恪用力尤深,这本书就是他最新的收获,其中许多文章属于首次面世。
——著名学者 傅国涌
中国局势三百年一变,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三代更是亲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一位人文学者和历史学家,陈寅恪最关注人在大变局中的命运,尤其关注文化人在大变局中如何自处,如何应对时势,如何持守人之尊严和文化之尊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即是他此种思想之总结。
刘克敌先生的陈寅恪研究,对陈寅恪颇有“了解之同情”,深通其“遗民之怅惘,家国之悲叹”,而且融入了个人的命运与追求,因而能够帮助我们对陈寅恪与时代、与家国、与传统文化的血肉联系达成深切之了解。
——著名学者、批评家 摩罗
图书目录第一辑“朴学万卷闻名久,应作神州国宝看”——陈学入门管窥
明清易代之际江南文人风貌一瞥——读《柳如是别传》
“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王国维与陈寅恪学术理念与治学方法漫谈
“说剑”情结与“速死”心态——从龚自珍到章太炎再到陈寅恪
管隙敢窥千古事,毫端戏写《再生缘》
大师的失误——陈寅恪之失误及与他人学术分歧漫谈
花落春仍在——陈寅恪论传统文化的力量与价值
“取珠还椟”与外来文化的输入及改造——陈寅恪谈中外文化
对对子与中国文化精神——略论陈寅恪的语言研究
谈鲁迅与陈寅恪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
“颂红妆”与《红楼梦》
《柳如是别传》与陈寅恪的才女情结
“事如春梦了无痕”——陈寅恪笔下的中国近代史
第二辑“定庵当日感蹉跎,青史青山入梦多”——陈寅恪之学术传承及师友交往
陈寅恪之师承及其与西方学术思想关系漫谈
钱穆笔下的陈寅恪——读钱穆的《师友杂忆》
《吴宓日记》中的陈寅恪
陈寅恪与新文化运动
“钱唐真合是吾乡——陈寅恪先生的“杭州情结”兼谈与朱师辙的交往
从“南柳北陈”说起
梁漱溟与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
第三辑“改男造女态全新,鞠部精华旧绝伦”——陈寅恪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
千古文人国师梦
陈寅恪为何感慨
由王国维推崇汪元量看王氏悲剧
私人讲学:文人最后的舞台与家园
从文人的占卜与相面说起
“国谁之国,友何处友?万事伤心,一朝脱手!”——吴宓在1952年
回首卅年题尾在,处身夷惠泣枯鱼——略论陈寅恪的知识分子观
奇异的比较——文人与妇女
后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