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由来据族谱记载:清嘉庆年间,先人张培业等从本市大哨头(村)迁居于此,繁愆生息,逐成村落。因村庄坐落在明朝设置的“狼烟台”东侧,故名烟台东,古迹尚存。
经济概况该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1952年,该村创立了胶南市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曾创造过辉煌的业绩,盛极良久,也曾享有“闯关东、不如闯烟台东”的美誉。“农业生产合作社”创始

人张立栋曾获华东地区劳动模范。1996年,经胶南市政府批准立项,该村建立了胶南市第一个占地1000亩的“胶南市民营经济园”,入园企业涵盖建筑、房产、制造、轻纺、金融、餐饮服务、流通等多个行业100多家。其中“青岛汇宇纸塑制品有限公司”的新型环保产品--纸浆模塑包装制品,填补了省内工业内衬包装的空白,获国家专利100多项;“胶南市城乡房地产开发公司”年开发收入6000多万元,创利税800多万元。烟台东村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段壮大,连续多年跨入胶南市经济“十强村”行列。2004年,村集体收入达到4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6110元。
社会事业随着村庄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精神文明建设和村庄建设也日新月异。至2004年,成立了胶南市第一个村级“老年福利基金会”,全村280名老年人按月从福利会领取养老金;成立了胶南市第一个“大、中专学生联谊会”,每年暑假寒假分别召集村内在外上学的学生召开一次座谈会,截至到2004年,收到合理化建议68条,提供招商引资信息28个;建立了胶南市第一个村级“教育基金会”,对300多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进行了3000-10000元的奖励;投资500万元,兴建了吸纳附近三个自然村和一个园区学生就学的青岛市规范化小学和农村一类幼儿园;投资1000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1710平方米的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村级活动中心,并设立了棋牌室、台球室、乒乓球室、健身室、图书室,购买了各种乐器40余套。2004年,在胶南市率先将村集体资产进行了折股量化,1981名村民变为股民,老年人按月领取的退休金已达到甚至超过普通工人退休工资标准。自2003年开始,投资2800多万元,实行了“三层连体式居民别墅楼”村居拆建改造,人均居住面积达到全市第一。在此基础上,又投资400万元,对所有的巷道进行硬化、美化;占地40亩的村级公园与20多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连成一片。烟台东村正向着“都市新村”迈进,村庄实现了“基础设施市政化、人居工程公寓化、居住环境公园化”。
获得荣誉该村先后被省建委、人事厅、老龄委等授予省村镇建设“明星村”、“老龄工作先进单位”;被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标兵”、“五个好先进党支部”,被胶南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委”和“十强村”等荣誉称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