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麟游,县名

麟游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部,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东邻永寿、乾县,西接千阳、凤翔,南俯扶风、岐山,北依彬县及甘肃灵台县。总面积1740平方公里,全县辖5镇11乡、110个行政村、438个村民小组,共有22604户、8.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农村劳动力3.98万个。县城距西安市160公里,距宝鸡市106公里,距西宝高速公路眉县口55公里。境内群山结秀,诸水环布,气候宜人,是天然的避暑消夏、观光旅游胜地。麟游县辖5个镇、5个乡:九成宫镇、崔木镇、招贤镇、两亭镇、天堂镇、常丰乡、河西乡、丈八乡、桑树塬乡、酒房乡。

基本概况麟游资源丰富,物产富饶。煤炭、陶土等矿产资源分布广、藏量大,经省煤炭地质局勘探,麟游北部地区煤炭藏量在24亿吨以上,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特高发热值的长焰煤,开发潜力巨大。全县有耕地34.88万亩,林地142万亩,宜牧草坡70多万亩,发展林牧业的条件十分有利。土特产种类较多,其中核桃、蜂蜜、苦杏仁等享誉省内外市场。

麟游县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秦时即设县制,称杜阳、普润。1300多年前,隋唐两朝在今县城所在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避暑离宫——仁寿宫(九成宫),两朝四位皇帝21次驾幸麟游,这里曾一度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著名的有由唐代名臣魏征撰文、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丹的国之瑰宝《九成宫醴泉铭》碑、由唐高宗李治御书的《万年宫铭》碑、慈善寺石窟等,均属国家一级文物。

全县属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9.3℃,一月平均气温-4℃,七月平均气温22.1℃,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温-19.5℃,全年大于等于10℃的积温3019℃,年日照2138小时,年平均降水656毫米,年无霜期178天,平均海拔1271米,宜于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

历史沿革麟游历史悠久,据古遗址及出土文物考证,旧石器时代,先民已在境内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已有氏族部落聚居。

夏:夏禹“治漆及岐”,疏通漆水,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后,麟游地属雍州。

商:周代祖先从邰沿漆水进入今麟游地,建杜林邑故称杜地。历经二代,公刘时迁都邑于豳(今彬县)。古公亶父时,受狄侵,又由豳退出,集结于岐北高山(今麟游)地带,休养生息,始南迁周原,定都岐阳。

周:西周时,麟游地属西周辖。周平王东迁洛邑时,将岐山以西地赐给秦襄公,麟游归秦辖。

秦:统一中国后,始置郡县,麟游东部置漆县,西部置杜阳县(县址在今麟游县招贤镇),均属内史地。

西汉:沿秦治,杜阳县、漆县均属右扶风。

东汉:中平元年(184)后,将杜阳县划归汉安郡。

三国:杜阳县、漆县(属魏)归扶风郡辖。

晋:初年,撤销杜阳县,其地西南归雍县,东北归漆县。均属右扶风辖。

北魏:皇兴二年(468),今麟游北部属白土县,归新平郡辖。南属雍县,归秦平郡辖。

西魏:今麟游南属雍县,归岐山郡辖,北部属鹑觚县,麟游郡领上宜、麟游、普闰三县。

唐初,改麟游郡为西麟州。贞观元年(627)废州。麟游地东有麟游县、西有普润县。属岐州。

五代:麟游县、普润县均归凤翔府辖。

北宋:设麟游、普润二县,属秦凤路凤翔府辖。

南宋:初麟游县、普润县属秦凤路。后属金。改秦凤路为熙凤路。1187年,分设凤翔路辖凤翔府。麟游、普润属之。

元:大德九年(1305)撤销普润县,其地并入麟游县,归凤翔府辖。

明、清麟游县均归凤翔府辖。

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麟游县属关内道。民国二十四年,属陕西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七年,麟游第一次解放,建立麟游县人民政府。7月,国民党县政府复辟。

1949年5月21日,麟游第二次解放,麟游县归彬县专区辖。1950年,撤销彬县专区,麟游划归宝鸡专区。1956年10月1日,宝鸡专区撤销,麟游县直属陕西省。1958年12月10日,麟游、岐山、凤翔三县合并为凤翔县。1961年10月9日,宝鸡专区恢复。同时恢复麟游县,归宝鸡专区辖。1971年12月8日,宝鸡专区撤销,设宝鸡市。麟游归宝鸡市辖。1979年3月10日,宝鸡地区恢复后,麟游县属之。1980年8月1日,宝鸡地区与宝鸡市合并,恢复省辖市领导县、区体制,麟游县仍归宝鸡市辖。

自然条件麟游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部,渭河支流漆水河上游,地处东经107°19′—108°2′,北纬 34°33′—34°58′,东临咸阳永寿、乾县,西接千阳,南与扶风、岐山、凤翔毗邻,北与彬县及甘肃灵台县接壤,全县版域面积 1740 平方公里。

麟游县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全县平均海拔 1271 米 ,最高海拔 1664 米 ,最低海拔 740 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长 65.28 公里 ,南北宽 46.35 公里 。境内沟壑纵横、坡缓川狭、少有台塬。可分为低中山、黄土丘陵、黄土残塬、河谷川道四种地貌单元。

麟游县属温带半湿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的特点是热量不足,春旱、夏凉、秋涝、冬寒,且春夏季节不明显,日照分布不均,全年日照时数 2200 小时左右,无霜期为 180 天,平均气温 9.1 ℃ 。东部塬区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 9 -10 ℃ ,北部年平均气温为 8.1 ℃ 。 年平均降水量为 680 毫米 ,多集中在7 、 8 、 9 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 50% 以上。影响我县的农业气象灾害有干旱、连阴雨、冰雹、霜冻、大风等。

麟游县常年农业耕地面积为 40 万亩左右,分布于梁、塬、山、河谷,由坡旱地、川地、塬地、旱平地、梯(台)田构成。全县土壤共有 8 个土类, 26 个土种,黄土性土是主要土壤,分布普遍,占总面积的 75% 左右,性绵易蚀,土层深厚,透水性强,易耕作,其次是红土及粘黑垆土、紫色土、褐土等。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1.1% ,全氮 0.073% ,碱解氮 48ppm ,速效钾 139ppm 。

麟游县地表水总径流量 14539 万立方米,地下水总蕴藏量 6332 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 670 万立方米。由于环境条件制约,农田水利设施相对落后,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不高,属雨养型农业。

经济发展麟游是陕西煤业新都,正在崛起。麟游煤炭、陶土、天然气、石油等矿产资源分布广、藏量大。尤其是距麟游县城20Km,距陇海铁路70Km处的麟北煤田藏量在40亿吨左右,平均厚度12.8m,煤层倾角为近水平煤层。煤层赋存稳定、构造简单,属低灰硫、特低磷、高挥发份、特高热值的长焰煤,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徐矿集团投资32.8亿元、年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的郭家河煤矿已于2008年8月8日破土动工,矿区道路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开挖主井410米,副井370米,完成投资1.3亿元。

麟游县是传统的农业县,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35 万亩左右,主要有小麦、玉米、杂豆、荞麦、薯类、烟叶、蔬菜等,粮食总产常年稳定在 5 万吨以上。并有优质玉米、名贵杂豆、荞麦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

医疗卫生麟游县卫生局下设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保所、县卫校6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7所乡镇中心卫生院(两亭中心卫生院、丈八中心卫生院、常丰中心卫生院、崔木中心卫生院、招贤中心卫生院、酒房中心卫生院、阁头寺中心卫生院)、8所乡镇卫生院(桑树塬卫生院、澄铭窑卫生院、河西卫生院、洪泉卫生院、花花庙卫生院、天堂卫生院、庙湾卫生院、良舍卫生院)。共有在职职工31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0人,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91人,大专以上学历72人。主要负责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的规划管理,监督管理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建设;负责协调全县卫生技术力量,组织对重大疾病的综合防治,防控处置重大疫情、病情、灾情等卫生突发事件;承担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常见病、多发病的监测防治任务;监督管理全县传染病防治和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等工作,依照国家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相关产品规范,负责经营许可工作;同时承担着全县爱卫工作和卫生城镇的创建工作,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负责对全县大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除害防病工作;负责对卫生城镇、卫生先进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考核验收。

旅游资源麟游县历史悠久,文化古老。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统一六国即设县制沿革至今。隋唐时期,封建帝王在县城所在地修筑过举世闻名的避暑离宫仁寿宫、九成宫,两朝曾有四位皇帝二十一次驻跸麟游避暑消夏,使麟游一度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境内文物古迹遍布,旅游景点繁多,著名的玉女潭、点将台、梳妆台、唐宫庭古井、唐慈善寺大佛以及千佛山、石鼓峡摩崖造象等,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旅游观光价值。特别是由唐代著名宰相魏征撰文、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丹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刻和唐高宗李治御制御书、当朝三品以上文武官员48人亲笔签名的万年宫铭碑,均属国宝级文物 。隋唐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规模宏大的九成宫遗址上遗存有唐九成宫醴泉铭碑、万年宫铭碑、唐宫廷水井、37号大殿遗址等文物遗址。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善寺石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院摩崖造像等众多文物风景名胜。

麟游县位于陕西关中西北部,东距西安160公里,在宝鸡市东北方向的120公里处。东临乾县、永寿,西接千阳,南与扶风、岐山、凤翔县毗邻,北和彬县、灵台接壤。境内群山结秀,溪流密布,自古便有“麟山十二景”之说。麟游地形地貌复杂,页岭余脉和岐山山脉交汇,植被茂盛,生态良好,加之独特的夏季凉爽气候,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麟游佳境天成,素有“天然公园”的美称。其中最著名的有玉女潭、安舒庄百里林海、青莲山公园、石鼓峡等景观,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