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苞大丁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

种 名:钩苞大丁草

学 名:Gerbera delavayi Franch.

别 名:/

科:菊科

属:大丁草属

产地分布

产于云南(思茅、元江、砚山、澄江、昆明、寻甸、禄劝、武定、景东、洱源及丽江)和四川南部(木里、雅砻江)。生于旷地、荒坡或林边草丛中,海拔1800—3200米。越南北部也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直或斜升,常为枯残的叶鞘所围裹,多少被白色绒毛,具粗肥而长的须根。叶基生,叶片厚,革质,干后变黑色,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6厘米,宽3—6厘米,顶端钝或稀有短尖,基部截平或近心形,边缘浅波状或不同深度的凹人而具圆齿,齿端常有倒向的小尖头,上面很快变无毛,但密被有光泽的银灰色小腺点(放大镜下始见),下面除叶脉外,厚被白色绵毛;中脉粗壮,在下面显著隆起,侧脉纤细,5—8对,离缘弯拱连接,网脉仅于上面略明显;叶柄上部具狭翅,基部具鞘,长3—7厘米,多少被蛛丝状绵毛。花葶数个丛生或有时单生,竖挺,长10—30厘米,被蛛丝状绵毛;苞叶在花葶下部的疏生,但近顶部的密生,线状钻形,长8—15毫米,基部宽不超过1毫米。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葶之顶,直径2—3.5厘米;总苞基部狭,陀螺状钟形,略短于舌状花冠;总苞片4—5层,顶端和上部边缘带紫红色,外层小,卵状钻形,长6—7毫米,宽1—1.2毫米,内层卵形,顶端渐尖,最内层披针形,顶端短尖,长和宽约为外层的3倍;花托平坦,无毛,直径4—6毫米;雌花花冠舌状,淡红色,舌片长圆形至狭椭圆形,长13—14毫米,宽约3毫米,顶端具3—4细齿,檐部内2裂片丝状,卷曲,长约8毫米,花冠管短于舌片;退化雄蕊4—5枚,花药离生,线形,基部无尾。两性花花冠管状二唇形,长约15毫米,外唇大,顶端具3小齿,内唇2深裂,裂片长3—4毫米,花冠管向下稍渐狭,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药伸出于花冠之外,基部具长尖尾;雌花和两性花的花柱分枝均短,内侧略扁,顶端钝,长约1.5毫米。未成熟瘦果圆柱形,具不明显的6纵棱,长3—3.5毫米,密被白色柔毛。冠毛粗糙,刚毛状,干时变黄白色,长10—13毫米。花期11月至翌年2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