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徐僖

徐僖,1921年1月16日生于江苏南京。1940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44年在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1948年获美国李海大学硕士学位。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专家。现任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成都工学院)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油田化学》期刊主编。兼任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教授,《高分子学报》、《化工学报》、《自然科学进展》、《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应用化学》、《J.Mater Sci.Technol.》、《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Progress in Po1ymer Processing Series》等期刊和丛书编委。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高分子化工分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高分子化学分支副主编,《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高分子材料分支主编,曾担任成都科技大学副校长、高分子材料系主任,第三、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译著4本,申请专利20余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等20余项国家、部委、省级奖励,以及高分子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高分子化学育才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被授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是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高分子力化学和高分子工程基础理论研究,在高分子超声降解和共聚、高分子氢键复合、高分子复合共混体系相容性等方面做出多项成果。采用超声波、振荡磨、气流粉碎等多种手段制得了一系列难以用一般化学方法合成、有应用前景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发明了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提出通过氢键复合可以有效降低导电材料的结晶度,提高材料导电率,这一见解对推动快离子导体研究有很大意义;抑制了聚烯烃材料在电子束、γ-射线、紫外线和微波辐照过程中交联反应,在聚烯烃分子链上引入含氧极性基团,改善了聚烯烃/工程塑料、聚烯烃/无机材料体系相容性,制得高强高韧聚烯烃共混材料,为多组分高分子材料的增容提供了一项新途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