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阿华”级战列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经现代化改装后的密苏里号(BB63)

衣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建成的排水量最大的一级战列舰

舰级概观舰种战列舰

前型 南达科他级

次型 蒙大拿级

同型 衣阿华号(BB61)

新泽西号(BB62)

密苏里号(BB63)

威斯康星号(BB64)

伊利诺伊号(BB65)

肯塔基号(BB66)

竣工 1943年2月22日(衣阿华号)

1943年5月23日(新泽西号)

1944年6月11日(密苏里号)

1944年4月16日(威斯康星号)

结局 退役(衣阿华号、威斯康星号)

成为浮动博物馆(新泽西号、密苏里号)

性能排水量45,000吨(标准/基准)58,000吨(满载)

全长270.4米 (水线262.5米)

全宽32.92米

吃水11米(最大)

动力8座Babcock & Wilcox重油锅炉

4座Westinghouse蒸气锅轮机

4轴推进

最大功率212,000匹马力

极速33节

续航距离16,600海里(15节)9,600海里(25节)

舰员2,700人(二战至越战时期)1,800人(冷战及海湾战争时期)

武装

二战至越战时期:

3座三连装Mk. 7 16英寸50倍口径主炮

10座双连装Mk. 12 5英寸38倍口径舰炮

15座四连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

60门20毫米厄利孔高炮

冷战及海湾战争时期:

3座三连装Mk.7 16英寸50倍口径主炮

6座双连装Mk.12 5英寸38倍口径舰炮

32枚BGM-109战斧巡航导弹

16枚RGM-84鱼叉反舰导弹

4台20毫米方阵近防系统

装甲

侧舷装甲带307毫米(倾斜角19度)

水密隔舱287毫米

甲板装甲190毫米

炮塔正面装甲500毫米

炮座295至439毫米

舰载机

3架水上飞机(二战时)

3架直升机(韩战、越战时)

8架无人驾驶侦察机(冷战及海湾战争时期)

历史设计

1938年5月,美国海军确定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后续的4.5万吨级新型高速战列舰的设计方案——衣阿华级战列舰。该级战列舰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航速,搭载更大功率的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是历史上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便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快速调动,采用限制船体最大宽度,拉长舰体的措施,细长的舰艏曲线与日本海军的大和级战列舰相似。舰长达到270.4米,舰体长宽比8.18:1,水线长宽比7.96:1,而当时其它战列舰的长宽比大多不足7。但长舰体在有效提高航速时亦会影响适航性能。安装3座三联装主炮塔,舰桥前呈背负式安装两座,舰桥后安装一座。采用Mk 7型50倍口径406毫米主炮,发射的穿甲弹为Mk 8型,在14.5海里的距离上可穿透381毫米的垂直装甲。该炮射速为2发/分,高于当时大多数战列舰主炮。高炮为10座双连装5英寸高炮,配备无线电近炸引信,对空射程6海里。此外装备大量盟军制式的40毫米“博福斯”和20毫米“厄利孔”高炮。衣阿华级整体防护水平在南达科他级的标准上有所加强,舷侧采用倾斜装甲,加强舰体水下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水平装甲。

建造

1938年5月17日到1940年7月19日,共有6艘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建造预算获得通过。1942年8月27日首舰“衣阿华”号(BB61)下水。1942年12月7日即珍珠港事件一周年时“新泽西”号(BB62)下水。1943年12月7日“威斯康星”号(BB64)下水。1944年1月29日“密苏里”号(BB63)下水。1945年8月,“伊利诺伊”号(BB65)在建造到总工程量的22%时停工,该舰没有完工下水。1950年1月“肯塔基”号(BB66)下水,但随后停建。后将舰艏拆移,更换到因与驱逐舰“艾登”号相撞而舰艏损坏的“威斯康星”号上,20世纪60年代初,8座锅炉拆装到2艘“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后,整舰被拆毁。

二战时期

1943年,“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完工,1943年11月“衣阿华”号运载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参加德黑兰会议。1944年初,“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加入太平洋舰队,“新泽西”号相继成为美国第五舰队司令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和第三舰队司令威廉·海尔赛的旗舰。1944年,“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完工正式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衣阿华级战列舰以其高速性以及强大的高射火力伴随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和支援两栖登陆作战。相继参加了进攻日本的海上作战,其中包括菲律宾海海战、莱特湾海战,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以及炮击日本本土的战斗。1945年9月2日,时为第三舰队旗舰的“密苏里”号因成为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的地点而声名远扬。

二战后

新泽西号上发射战斧

“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威斯康星”号1949年编入预备役。1951年9月重新加入现役,参加朝鲜战争,担负炮击北朝鲜岸防目标的任务。1958年3月四艘衣阿华级再次编入预备役。1968年4月,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迫切需要一种火力强大、能够摧毁敌人岸上目标的军舰。“新泽西”号进行现代化改装后重返现役,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援。1969年再次退役。

为了对抗70年代末期苏联海军的挑战,1981年至1989年间,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提出“600艘舰艇海军”计划,大规模扩充海军。在他的支持下,四艘“衣阿华”级经过大规模现代化改装后,再次重返现役。舰上安装了“战斧”巡航导弹、“鱼叉”反舰导弹、“方阵”近防系统,以及直升飞机平台及无人飞机弹射器,并彻底更新电子设备,换装了新式的对空、火控雷达,加装电子对抗系统。1990年“衣阿华”号、“新泽西”号由于军费减少,再次退役封存。1990年11月“威斯康星”号、“密苏里”号开赴波斯湾参加海湾战争,并向伊拉克境内的目标发射了战争中的第一枚“战斧”导弹,随后又用16英寸主炮轰击了在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战后不久,“威斯康星”号退出现役。1992年3月31日“密苏里”号最终退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