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Никола́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о́голь,英译: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1809年4月1日—1852年3月4日)是俄罗斯作家,善于描绘生活,将现实和幻想结合,具有讽刺性的幽默,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死魂灵》(或译:《死灵魂》)和《钦差大臣》。

生平果戈理出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附近的索罗庆采村,祖先是来源于乌克兰的小贵族,他15岁时父亲去世,1828年前往圣彼得堡,1831年遇到普希金,普希金成为他的朋友并帮助他走上写作的道路。从1834年到1835年,他在圣彼得堡大学教授历史,在此期间,他写作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说,第一篇作品是《狄康卡近乡夜话》,描写迂回曲折,充满幻想,具有民间风格。1836年,他的《钦差大臣》出版,引起当局不满,他被迫离开俄国,前往罗马。

此后果戈理在意大利和德国生活了近5年时间,在此期间他写作了《死魂灵》,1842年出版,其主题是受普希金的启发产生的。果戈理认为上帝赋予他写作的天才,要让他向俄国指明在一个罪恶的世界中如何正确地生活,因此他不满意自己的作品,在1845年6月将已经写出的第一部《死魂灵》书稿烧毁,继续重新写作。果戈理已经沉迷于东正教信仰中,1847年出版了《与友人书简选》,歌颂官方教会,歌颂曾经被他谴责过的势力,受到曾经敬仰他的人们的批评。1848年果戈理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回来后神父马修斯·康斯坦丁诺夫斯基认为他的作品在上帝的眼中是一种罪恶,要求他烧掉第二部《死魂灵》书稿。1852年2月24日他烧掉已经将近完成的书稿,然后就病倒了,拒绝进食,经过痛苦的九天,于3月4日辞世。

果戈理被埋葬在莫斯科顿斯科依修道院,1931年修道院拆迁,决定将他的墓移葬到诺沃德维奇公墓,移葬时发现果戈理是面朝下葬在棺中,因此出现了传说,认为果戈理是被活埋的。

影响果戈理既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又不能逃避,他希望改革,但只能暴露其庸俗与罪恶,他是暴露俄罗斯自身面目的第一批作家,他在《死魂灵》第一部中成功地揭露封建时代的俄国农奴制和官场的丑行,但在第二部中却没有能成功地提出如何改革的方法。

在意大利罗马的果戈理纪念雕像

果戈理希望改革俄罗斯的精神状态,反而越来越倾向教会,他的矛盾心理和出版《与友人书简选》招致的批评,以及想超越“纯文学”的徒劳的努力,最后导致了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果戈理的作品具有华丽生动的散文风格,将社会现实的暴露和讽刺幽默结合,充满了怪异和幻想的因素,因此很能吸引读者。

果戈理将迷信搀杂到现实描写中,用幻想来表白这些事“并不是真实的”,以此来缓解当局的不满,后来有些苏联作家也采用了这种手法。

果戈理对俄罗斯的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的:“我们(指后来一代的俄罗斯作家)都是从他的《外套》中走出来的。”也是尼古拉一世法定正统信条的支持者。

部分作品《五月的傍晚》

《阿拉伯风格》

《死魂灵》

《汉斯·库施尔戈登》

《告别剧场》

《两个伊万的争吵》

《钦差大臣》

《神圣礼拜的思考》

《我的老情人》

《内维斯基的前程》

《外套》

《索罗庆采市场》

《童山之夜》

《塔拉斯·布尔巴》

《卡拉施马车》

《幔帐》

《神秘的画像》

《鼻子》

《马车》

《肖像》

《摩尔格罗德和狄康卡附近村庄的傍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