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趣味的变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版权信息

书 名: 审美趣味的变迁

作者:范玉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

ISBN: 9787301108048

开本: 32/32

定价: 18.80 元

内容简介本书在对趣味理论的历史梳理基础上,结合现代神经医学和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指出趣味是一种在特定的生理基础上的社会建构,是生命冲动的内在选择。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本书对高雅趣味的虚假性做了剖析,指出根本不存在趣味的高雅与否之分,而只存在趣味的真假之别,从趣味的真假出发,进一步对现代社会的审美趣味诸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书一方面对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从产生到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轨迹加以梳理和分析,找出“趣味”在传统美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艺术表达人性的出现。

本书的写作采用了思辨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按照传统美学理论来看,神经美学的研究方法属于非理论的趣味研究法。运用这种科学实证手段对趣味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审美发生的生理机制,对现代美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用这样的理论来分析时尚文化中的美学新问题,不但拓宽了美学研究的思路,丰富了美学研究的内涵,还将美学从纯理论层面拉入现实审美的层面。

编辑推荐本书在对趣味理论的历史梳理基础上,结合现代神经医学和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指出趣味是一种在特定的生理基础上的社会建构,是生命冲动的内在选择。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本书对高雅趣味的虚假性做了剖析,指出根本不存在趣味的高雅与否之分,而只存在趣味的真假之别,从趣味的真假出发,进一步对现代社会的审美趣味诸问题进行了研究。

目录引言

第一章趣味与审美判断的早期联系

第一节“趣味”释义

第二节柏拉图以前的哲学对感官的认识

一、感觉对认识世界的作用

二、感觉相对主义者普罗泰戈拉

三、苏格拉底对感官认识的排斥

四、经验论思想的产生

第三节柏拉图对趣味的否定

第四节亚里士多德对趣味的有限度肯定

第五节味觉和审美判断的早期联系

一、对人的发现和肯定

二、表达个人性的出现

第六节“趣味”作为审美判断术语的早期使用

第二章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趣味标准

第一节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确立

一、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奠基者培根

二、霍布斯的相对主义趣味观

三、经验主义趣味观的哲学基础:洛克的

《人类理解论》

第二节经验主义趣味理论的初步建立

一、植根于内在感官的趣味

二、哈奇生:趣味的先天基础

第三节休谟为经验主义审美趣味立法

一、休谟的人性论

二、对趣味的理解

三、审美趣味的特征

四、造成趣味差异的原因

五、审美趣味的培养

六、对休谟的评价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