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萨-萨缪尔森定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实际汇率变动可以由不同的理论,从需求或供给的角度进行分析。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就是从供给角度就实际汇率长期变动作出解释的主要理论。这一效应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经济发展会引起实际汇率的升值,而后者反映了贸易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实际汇率升值是一种经济平衡现象,而非失调,因而不会影响一国的竞争力,政府无须干预。

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贸易部门生产率的上升往往快于非贸易部门。经济增长速度较高的国家,当贸易部门生产率迅速提高时,贸易部门的实际工资会同比例增长。由于在一个经济体内,不同产业存在工资水平趋向一致的倾向,因此,尽管非贸易部门生产率提高较慢,但该部门的工资水平也会有相应的提高。这会引起非贸易品对贸易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假设贸易品价格(按外汇计算)在各国是一样的(“一价定律”),那么,非贸易品对贸易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会引起非贸易品价格乃至总体物价水平的上升;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总体物价水平会保持稳定,名义汇率会升值。因此,不管是哪种情况,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往往都会出现实际汇率的升值。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特别适用于资源缺乏而又对外开放,并且通过改变产业和出口结构而达到快速增长的国家。战后的日本被普遍认为是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典型例子。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往往不适用于经济增长虽快,但仍依赖初级原材料产品出口或刚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国家,不过,随着这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实际汇率有可能升值。

此效应可解释结构性通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