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应用中药治疗肝炎。中医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现代医学里中医药治疗肝病有着无可代替的地位。
中医治疗肝病的常见四种类型
1、肝肾阴虚型
多见于乙肝后期。临床表现为右胁隐痛,腰酸腿软,头晕目涩,乏力懒言,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舌体瘦,舌质红,花剥苔或少苔,脉细数无力。病机多为肝阴既亏,殃及肾阴而致肝肾阴虚。治疗以滋肾柔肝、健脾益气为主。
2、瘀血阻络型
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临床表现为面色晦暗,肝脾肿大且质地较硬,蜘蛛痣肝掌,胁痛,女子行经腹痛,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病机多为湿热之邪入于血分,不得透达,肝气不舒等所致。治疗以活血化瘀,健脾和胃为主。
3、湿热中阻型
一般属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胁胀脘闷,厌油恶心纳呆,身目发黄,尿黄,大便黏滞或先干后溏,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数。病机为湿热之邪扰于肝胆,疏泻不利,以致气机失调,湿热中阻。治疗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为主。
4、肝郁脾虚型
一般属慢性迁延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纳食减少,脘痞腹胀,四肢倦怠,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弦。病机为邪扰肝胆,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致肝郁脾虚。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调中为主。
中医治疗肝病的优势
1、辨证论治,倡导个体化治疗
辨证论治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最大区别之一。祖国医学认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人,即使因相同的 病因而致病,其在人体内发生的病 理变化也是不相同的,特别是个体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更大。所以,与之相应的处方用药也应该是不相同的。单一的药物显然不能针对每个患者的具 体证型,从而导致疗效欠佳或疗效欠稳固。中医治疗倡导个体化,在重视治病外因的基础上,强调个体差异(内因),因此受到满意的疗效。
2、饮食起居,全面、整体调理
中医治疗疾病,并不是单纯的服用中药,更重要的是让患者接受中医的养生理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非受单一 因素的影响,与患者饮食起居、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完整的中医治疗,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一系列适宜的修养方法,即所谓“三分治,七分养”,促使疾病痊 愈。
3、绿色治疗,副作用小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代谢器官,体内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激素、胆红素、药物及其他毒物均在肝脏内完成,肝脏还能合成胆汁,合成消化酶,,堪称人体 的“化工厂”原生的植物和动物,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称的上是地道的“绿色疗法”。中医治疗所用的中药,全部来源于大自然。
4、价格低廉,适于长期治疗
肝病治疗的困难之一就是治疗时间长,花费较大,而我国最常见的肝病——慢性乙型肝炎多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卫生预防条件落后的省份和地区,许多患者因为经济原因而不能得到及时、全面的治疗。中草药来源简单,价格低廉,能较大程度地减轻需要长期治疗的肝病患者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