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由原化学工程系(1978年4月创建)更名创建,现有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和给水排水工程四个本科专业,下设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材料化学系、基础化学教学部(实验中心)、院办公室等机构,有中国航空工业二集团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航空工业二集团环境保护培训中心、江西省清洁生产技术开发中心三个研究性机构、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应用化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学科被遴选为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基础化学实验中心2007年评为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化学教学团队入选为江西省省级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普通化学为江西省优质课程,该院为国家环保局环评乙级资质单位。
目前,该院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3人、省百千万一二层次人才4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骨干教师5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2人。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与发展,该院在特色研究方向、师资力量与结构、办学经验、实验室面积、仪器设备条件、科研项目与成果等多方面均处于省内先进行列。
该院学科建设已在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环境材料、环境污染控制与毒物分析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学院在科学研究方向坚持“理工结合、重在创新、突出优势、服务国防、服务地方”的原则,近3年来科研经费持续增长。目前承担国家基金7项,国防科工委重点项目1项、航空基金4项,各类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和教育厅资助项目40余项。曾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科技进步奖1项,获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尤里卡银奖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项,获国家专利7项。在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固定化细胞处理有机废水技术、管式流动絮凝技术、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及监测技术、烟气除尘技术、噪声控制技术、环境材料开发等方面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应用化学学科在水处理剂、涂料、电镀添加剂、陶瓷金属防护层工艺、除铁剂等精细化工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该院学生的科技创新及“三小”项目荣获江西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胜奖2项,学生参与发表的论文36篇,申请专利2项。除了科技创新之外,该院学生在首届全国青少年物理化学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江西省高校摄影艺术作品等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院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捷克、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保持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同时还在积极探索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新模式。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50人、研究生42人。1978年以来,为国家培养了本、专科生、成人教育学历毕业生3600余人,其中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教授和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人民日报社、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集团、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汉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加拿大麦迪生化学工业公司等国内外重要企事单位的高中层领导或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