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共有1383所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办学机构,有教职工24558人,专任教师19333人,在校学生398508多人,直接受教育人数超过了全市总人口的1/5多,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1.5年。
【各级各类教育】
学前教育。全市有幼儿园433所,在园儿童5.1万人。七个县(市)区100%普及学前教育,在全省率先完成学前教育普及。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3.7%,位于全省前列。初步形成公办幼儿园为示范和骨干、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新格局。
义务教育。全市有普通初中71所,在校生6.2万人,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1所,在校生0.9万人;小学327所,在校生10.9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213人;工读学校1所,在校生79人。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全市初中辍学率严格控制在省定指标之内,在校生保留率为99.37%以上,连续七年全省第一。
高中教育。全市有普通高中12所,其中5所已进入省示范性高中行列,在校生2.56万人。全市高考录取率达到79%,其中被本科以上院校录取率为43%。
职业教育。全市有普通高校3所,其中市属高校1所,在校生1.82万人;普通中专2所,在校学生0.58万人;职业高中12所,在校生1.68万人。中职学校有国家级重点2所、省级示范1所。2008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为95%,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86%。
民办教育。全市有民办幼儿园410所,高教自考教育机构6个,民办中小学4所,中外合作学校1所,民办职高1所,各种艺术教育机构40个,计算机教育机构15个,外语培训学校45所,固定资产2.3亿元,在校生近9万人,累计毕(结)业生30万人次,专职管理人员695人,专(兼)职教师2995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体系。
【办学条件】
学校建设。2001-2008年,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216所,新建学校305所,完成投资约7.6亿元,在2005年率先在全省消灭了D级危房。目前,农村学校完全改变了“土房子、土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的旧貌,学校已成为当地环境最温馨优雅、最赏心悦目的地方。
信息化建设。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为382所农村中小学和4所特殊教育学校全部安装现代远程教育设备,2008年又投入260万元建成辽阳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远程教育”已100%全覆盖,真正实现了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省教育软件大赛中,连续七届名列全省首位。
师资水平。全市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9%,名列全省第一,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为89.03%;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4%,名列全省第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为73.1%;高中(包括职专)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2%,名列全省第三,研究生学历及同等学力为6.55%。
【民生工程】
形成从小学到高中乃至高校的“一条龙”扶困助学体系,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累计投入扶困助学资金5507万元,资助各级各类教育阶段贫困生50996人;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36.2万余学生全部实行免除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信息技术教育费,减免金额累计5283万余元;从2008年开始,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5.47万名学生杂费予以免除。
【行风建设】
坚持把治理乱收费和在职教师乱补课列为教育行风建设的重点,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认真落实国家、省教育收费政策,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乱补课的在职教师一经查实立即解聘,同时追究所在学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直至免职,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辽阳的教育行风建设连续八年被评为省先进单位,多次被省厅、市纪委列为行风建设免检单位。
【校园安全】
学校治安状况良好,校园内没发生一起特大刑事和恶性治安案件,各学校无一起火灾、食物中毒等事故。校车得到规范化管理,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在全省综治工作检查中,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第一名。关于“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在全省综治工作中被予以推广。
【取得荣誉】
全市现已建立起完备的教育体系,辽阳市教育局先后荣获政府目标考核特殊贡献奖、扶贫开发先进单位、综合治理达标先进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审计工作先进单位、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就业和社保扩面工作先进单位、勤政廉政标兵单位、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提案议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拥军优属模范单位、法制工作先进单位、国防教育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省“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省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教育厅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先进党委、省文明机关标兵单位、全国纪检监察先进单位、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工会、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