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阵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所谓三线阵,指罗马在抛弃方阵战术启用军团战术后的一种应用方式。一般编排为

1.标枪兵,投枪兵等(一译长矛兵,还是投枪兵的意思)

2.青年军(一种概念认为他们也携带标枪)

3.老兵(用于在二线恶战时投入决定胜负,纯属肉搏兵)

由于三线阵的运用是在征服高卢和一些对“蛮族”作战中使用,所以标枪的作用较之以前用来破解方阵战术变的弱化了。因此在对“蛮族”作战中罗马军队在马略改革前显得力不从心。然而,在对付方阵等组织进攻时效果极佳——一般战斗方式如下——

1.投枪打乱对方队形

2.敌人快到了第一列转第二列,第二列顶上

3.胶着状态中老兵加入战斗一举击破敌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对老兵的使用和部队更替的把握上是三线阵的

---

历史:罗马人使用短剑是长期战争的选择。早期的罗马军团使用希腊人的方式作战,就是长矛阵,但是公元前350年左右,高卢人入侵波河以南的意大利,在罗马北部的阿丽亚小溪,罗马军队全军覆灭,罗马第一次被攻克。面对军事威胁,罗马的反应是全面改变军制,包括使用赫赫有名的三线阵和大盾+投枪+短剑的作战方式,这种方式被证明在格斗中使罗马人居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罗马人真实的作战方式是先投出投枪,杀伤和干扰敌人,然后迅速冲锋使用盾牌撞击(盾牌上有金属突起,用于防御投掷武器,但是也是进攻的工具),并用短剑刺杀。在对抗长矛的时候罗马军团至少并不吃亏,虽然正面士兵很难和枪阵较量,但是罗马阵型最大的优点就是战术机动性强,很容易进行调整,进攻敌人侧面。马其顿军队几次败于罗马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其他

罗马三列阵,古代最优秀的步兵战阵,从前3世纪成熟,到3世纪衰落。可以叙述如下:早期的罗马方阵(公元前4世纪开始),每个罗马军团重装和轻装的步兵大约4200人,骑兵300人,每个军团分成30个中队另2个百人队,每个百人队30――60人,其他兵种中队的编制有所不同。按照士兵的年龄、训练程度、战斗经验,重装步兵分成三列,第一列是最年轻和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士兵(枪兵),第二列是有成年的有一定战斗经验的士兵组成(主力兵),第三列是年长且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被称为后备兵。第一列、二列各有10个中队,每个中队120人,第三列也是10个中队,但人数却只有60人。每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于两列之间的退后或者前进,前2列是主要的战斗阵列,所以稍微的靠近点,第三列最远。另外还有1200名轻步兵和300名骑兵,他们两列于阵列的最前方或者两翼。罗马军团三列队法最小战术单位是中队,每一中队为一个小方阵,排成6列,每列20人,两人之间相隔是1.8米。后来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取消了军团中的骑兵。马略改革之后,三列兵的训练程度和装备大体相等,没有了青年兵、老兵和后备兵的区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