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客家大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灵溪客家大围

这座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古朴建筑位于仁化万叠红岩边的偏僻小镇内。清朝道光年代社会动乱,匪贼横行,四处抢劫民财,焚烧房屋,残害百姓。灵溪各村寨经常遭受匪贼的侵犯,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饱尝了匪贼抢劫灾难的村民,渴求安居乐业的居住环境。

围墙基本呈长方形,在东南北三面分别建有三座围门:东边门中文坪门,杜屋门,围门上建有围楼,从地面有石级通上围楼,楼房用于住人或议事,墙上部,每隔一定距离开有射击孔,以防匪贼攻打大围。沿围墙内侧走廊建有房屋,由此把三座围门和围楼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犹如一座城池,围内有四口泉井。匪贼来侵犯时可动员村民抵抗防守。泉井既可饮用又是防火设施。围门用21块大麻石砌成,形似城门。21块大石象征黄姓祖先崤山公有21子,由此表明用21块石砌门的村庄均是黄姓后裔居住的福地,居民是崤山公的裔孙。围墙建成后顾名思义村名就由翰亨胪改为大围村了。

如今,这两百多年前曾人兴财旺,儒生辈出的大围里,只看见姗姗学步的孩子和年近古稀的老人。许多房屋的墙壁和门早已斑驳破旧,石阶上的锁似乎许久不曾开启,积满了尘土。漫步于围内的走廊上,人恍然迷离于千秋家国梦中,一股岁月无情之感迎面袭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