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莆田市通济宫坐落在忠门镇柳厝村的通济宫,创建于明代,原先名“砻头社”,俗称“相安宫”。倭寇入侵时,遭到破坏,尔后复修。民国32年(1943)易名为“通济堂”。2002年重修扩建,改为“通济宫”,主神田公元帅,还有供奉张公圣君、司马圣王、都天元帅以及观音、三一教主和天上圣母等神像,是一座奉祀多种神祗的宫殿。
通济宫坐东朝西,由主殿、戏楼、广场、护厝、纪念亭及塔型香炉等建筑物构成。通济宫的建筑格局十分精良、独特。屋面全部采用桃红色玻璃瓦铺设,四周棱角屋檐摹仿海燕或凤凰尾巴,高高翘上,好像大雁或者白鹭展翅欲飞。宫殿分为前后两殿,中间用八卦型高出于屋面,如同钟鼓楼的建造样式,整体屋面,高低错落,呈双层楼构造。上下层屋脊相似,构成一大反差对比,别有一番情趣。脊梁上纵间为屋檐,横向为龙脊,顶端有一对巨龙左右相视,对称稳当,壮观无比,仿佛皇宫一般豪华壮丽。
殿内的装饰十分精致,色彩鲜艳,夺目耀眼。神龛上的木雕,所镂刻的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将各位神像衬托得格外端雅秀丽。大石龙柱、大石狮,刻工细腻,造型独特,引人注目。尤其是中间的一尊大石香炉,神工鬼斧,精巧玲珑,实为殿中珍品之作。宫内石柱上镌刻着的楹联,读后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联曰:“扶危助顺千秋新气象,化险为夷四海定风波”“兴废总关情庙貌更新昭日月,古今原有伴神灵依旧著春秋”。特别是大门一对冠顶联语,教人心旷神怡。联云:“通地通天通海宇,济人济物济河东”既含思想性,又藏艺术性,相得益彰。
每年正月十四至十五日,这里举行隆重的元宵活动,神祇巡游归来,宫前的大埕上,载歌载舞,宫殿之前鞭炮接连不断, 十音八乐和着舞蹈,迎神庙会达到高潮,热闹极了。
2.台湾省台南县通济宫通济宫:新营市铁线里四十号。
创立:清康熙中叶(约1692年),本县三级古迹之一。
修建:嘉庆二年、民国元年、二十年、三十七年皆有重修,“民国”八十年,募资另行购地兴建新庙。旧址经决改为文物馆,由“行政院”列入“国家”古迹。
文物
1、柱联:圣德配天海国慈航并济,母仪称后桑榆俎豆重光。
2、古匾:
A、「泽周海峤」-清道光年间举人刘达元立。
B、「神光海岛」-清代癸己年蒲月众弟子立。
C、「克纪彼天」-与「神光海岛」俱为清代光绪年间古匾。
3、门厅石门枕为陇石制品;桂珠、础石皆历代所留之唐山青石,身价颇高。
4、古碑:据庙内耆老谓,通济宫在民国初还保留好多古碑,民国三十八年重建,这些古碑被埋入地下,不知身处何处,诚为可惜,现只馀二方。其一为「再重条铁线桥碑记」,立于乾隆三十一年,花岗石材,字迹清晰,详述前人荆造利渡,竹木兴废,天时难测对变,免赀济人之福;其二为「通济宫香灯碑」,立于嘉庆十四年,亦是花岗石材,言及铁线桥里昔日为尖山至茅港、西港、月港南北之会,四水旋绕,胜地崇祀妈祖等因由,两者均为稀世文献。
供奉
1、主祀:天上圣母。
2、奉祀:中坛元帅、注生娘娘,地藏王菩萨、李府千岁,吴府千岁、范府千岁。
日期: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圣诞)。
简述:
据耆老传述,本宫妈祖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其中东西红面妈及乌面妈系属软身神尊,在全省较为少见。殿中古匾有三:其「泽周海峤」为道光举人刘达元敬立,「神光海岛」与「克纪彼天」均为光绪时代古物。前厅门枕、柱珠、石础,皆为历史留下之唐山青石,木凋之属,是民国元年重建时拆留旧物,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