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克墩公会议(或称卡尔西顿会议),是於公元451年在迦克敦举行的第四次基督教大公会议。与会的有东方教会的500位主教及教皇的数位代表。此会议产生了重要的基督论定义,界定了「基督的神人二性」。此会议将基督一性派定为异端。最後,会议制定了今天基督教著名的信经——迦克墩信经。同时,巩固了罗马主教优越的权威地位。
历史
当时有不同的基督论产生,东方教会出现了混乱。犹提干用「基督一性论」宣称基督只有一个位格,却只有一个神性,因基督的人性已被神性盖过。由於地方会议未能平息此主张,东罗马皇帝马仙召集举行此大公会议。与会的大部分是东方教会的主教,西方教会只有教宗委任的三位。会初,大家一致通过接纳尼西亚信经、良一世的《大卷》及区利罗写给涅斯多留的信件,视之为基督论的正统。犹提干因其主张,被会议定为异端。在罗马皇帝马仙和政府代表极力要求下重定了信仰告白,最後制定了《迦克墩信经》。
会後两年(即公元449年),犹提干为了翻案,故以政治关系唆使当时在位的狄奥多西乌斯二世於召开了一次以弗所会议(後世称为强盗会议)。但当狄奥多西乌斯二世去世後,此次以弗所会议的结果随即被後来的会议推翻。
具深远影响的结果
界定了「基督的神人二性」,声明只有一位基督,他是真上帝又是真人。基督的神人二性「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维护了基督单一位格的完整。
宣布:上帝之子、马利亚之子是独一无二的位格,是真上帝又是真人。
颁布了二十七条教会法规。圣职人员和修士的伦理行为的教会法,其中圣职人员和修士必须严守贞洁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