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是于公元553年在君士坦丁堡举行的第五次基督教大公会议。是次大公会议将“基督一性论”视为异端。教宗拒绝参加此会议,却在其后核准了此次会议的结果。

历史

由于第四次大公会议(即迦克墩公会议)的决议激起了“基督一性论”派的强烈反应,后来更引发暴动,公开反对正统教会。到公元543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君士坦丁堡地区会议上更发表了十点反对教父俄利根的非正统见解,引发了与“基督一性论”的争论。查世丁尼一世试图调和矛盾,但却因具体措施上犹豫不决而不成功。“基督一性论”派指出教会没有指责观点与涅斯多留相同的著名教会文章“三章案”。埃及和叙利亚的地方教会因支持“基督一性论”,从大公教会中分离了出去。为了解决分歧和试图挽回分裂,查士丁尼一世决号召举此大公会议。

是次会议审查“三章案”。结果提出谴责“三章案”,并制定了十四项绝罚条文。“基督一性论”的讨论被禁止;“否定复活论”被定为异端。而此会议却承认天使有等级的观念,分为三大等级。可惜,此会议未能平息分歧。

具深远影响的结果

·强调基督的人性不是独立自存的,基督的身份与圣子的神性位格相联合。

·将君士坦丁堡教会的地位提高到罗马教会之上。

·承认天使有等级之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