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拉·鲁特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阿卜杜拉·鲁特菲(1366~1465) 中国穆斯林诗人、翻译家。又名大毛拉·鲁特菲。意为“得到真主恩惠的人”。维吾尔族。生于今阿富汗西北境赫拉特。也有学者推断出生于噶什噶尔,后移居赫拉特。精通诗学、医学和音乐。由和田著名文人毛拉·艾斯木图拉·穆吉孜于1854年撰写的《乐师简志》,将其列入古代17位著名乐师之一,称为“时代的饱学之士”。曾到过中亚、克里米亚、阿塞拜疆等地。一生中著有20余部著作,题材广泛,其中爱情长诗《古丽与诺柔孜》(《花与春》)长达4200余行,以民间传说为素材创作而成,在中国新疆及中亚各国广为流传,甚至远到伊拉克。擅长写格则勒14行诗、坎思旦颂诗和鲁拜四行诗,为按照察合台时期伊斯兰文风写作的典范。诗作继承了维吾尔语言文学的优良传统,并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中吸取了丰富营养。以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精美、富于伊斯兰哲理著称于世。曾将波斯史学家谢里夫·爱丁·耶思德的巨著《帖木儿武功记》译成维吾尔文。对提高维吾尔文学语言的地位做出了贡献,被誉为“维吾尔语言的泰斗”。 (杨金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