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腹翡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称类别

栗腹翡翠

【中文名称】栗腹翡翠[1]

【拉丁学名】Todirhamphus farquhari

【命名时间】Sharpe, 1899[2]

【英文名称】Chestnut-bellied Kingfishe

【科属分类】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白领翡翠属

外形特征栗腹翡翠身长19-21cm。上体深蓝色,浓橙色的腹部,在眼睛前面有一个白色斑点,在头边有一条宽广的黑带,喉和领白色。黑眼,黑喙,喙基处黄色。[3]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分布范围

栗腹翡翠分布图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1]

生活习性通常栖息于茂密的森林和河岸近水的地方,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蜗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生长繁殖在棕榈树或蕨树上凿一个洞筑巢,一般都是白蚁已经蚀空的树杆。每次产3-4枚白色的卵,大小约29.4×26.2毫米。[3]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