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人们用来辟邪厌胜的流行饰品中,玉刚卯(严卯)、玉翁仲、玉司南称为辟邪三宝。
玉刚卯、严卯一般为一对,形制相同,玉质长方体,中有孔,可穿绳佩挂,器面刻吉祥语句,用以驱邪,是古代的护身符。汉代流行,一般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后世有仿品。
刚卯、严卯外壁四面各有阴刻两行隶书铭,共三十四字。一般刚卯铭文为:“正月刚卯既央,零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蠖刚瘅,莫我敢当。”据说,制作时辰,应在新年正月初的卯日卯时动刀,时辰一过,即要停止,故曰“正月刚卯”。“灵殳四方”是讲该器之形。“赤青白黄,四色是当”意思为四种颜色代表四方,只要佩挂此物,就挡住了所有牛鬼蛇神的侵犯。而“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则是告诉佩挂者:天帝已让火神警告夔龙不可作恶、不可食人了,违者即被烧死。“庶疫刚瘅,莫我敢当”是说老百姓的疾病,因为有刚卯在身,也被通通挡住。刚卯有如此“神效”,所以自汉代以来,就成为人人喜爱佩戴的玉饰。刚卯的字体为古代殳书,减笔假借,非常难认。也有的刚卯,用汉隶或小篆,一般认为凡字体清朗可读者,皆后人伪刻。 严卯所刻文字略有不同。《後汉书.志第三十.与服下》也有记载,但称刚卯为印:“佩双印,长寸二分,方六分。……..诸侯王以下以絝赤丝蕤,滕絝各如其印质。~~~~~~~凡六十六字。”
刚卯、严卯始于西汉,新莽时期,曾因避“卯”为刘字的部首而一度废除,但东汉继续流行。刚卯、严卯因于正月卯日制成,故名“卯”,有辟邪作用。玉翁仲体扁长,为半圆雕。两翁仲形象相同,造型简单,头顶有长发髻,脸长,以阴刻线饰双目和口;腰间以两道粗横弦纹,表示拱手;着长袍,直立正视。翁仲腰间有穿孔,可系佩。
关于“翁仲”其人其事及作此像的用意,至明代才比较清楚。《明一统志》载称:翁仲姓阮,秦时安南人,身长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始皇并天下,使翁仲将。翁仲死后,铸铜为其像。通过这段记载,我们知道翁仲是秦代一个威严勇猛的大将军,以他的形象作佩饰,有辟邪之意。玉司南佩玉司南佩是汉代一种形态特殊的器形,形若用于正方向、定南北的司南(亦称指南)。玉质精美,玲珑小巧,上面琢磨成小勺形,下面呈“工” 字状,常琢穿系小孔。一般认为,其上部是司南的部件之一指南勺,中间是汉代常用的配饰“工”字佩,下部为司南部件之一的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