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师范学院,英文名: 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学院概况】漳州师范学院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闽南开放城市——漳州市。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63年的福建第二师范学院,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办,1970年被撤销。1977年以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重选校址,重建校园,先后经历了龙溪地区中学师资培训班、龙溪师范大专班、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历程。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与福建师范大学形成福建省 “一南一北”的本科教师教育格局。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首批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整体条件评估,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已建立12个硕士点,研究生教育覆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五大门类。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以唯一一所两轮满票的成绩通过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评审,获教育硕士授予权。
复办以来,学校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力以赴谋发展,根据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建设。现有校园占地面积1731.59亩,校舍建筑面积53.8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8.0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181万元;现有图书馆、资料室总面积2.99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4万册,电子书刊128.8万册;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座位数9170个;教学用计算机2301台;运动场馆总面积7.50万平方米;计算中心、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设备齐全、功能先进,校园网络覆盖全校。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政治法律系、历史与社会学系、管理科学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化学与环境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学科学与技术系、体育系、经济学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艺术系15个教学系,开设了4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15个省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789人。建立了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应用心理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应用数学、分析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12个硕士点,研究生教育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工学、法学五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研究生292名。开设了36个本专科成人教育专业,现有各类成教生3571人。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引、聘”并举,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日趋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98人,其中高职称367人,博士137人、硕士437人,另有外聘教师97人。学校先后有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全国高师院校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称号,8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省级优秀专家称号,6人获省教学名师奖,8人获省优秀教师称号,5人获省师德之星、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人获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人获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8人获省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称号,7人获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9人获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方针,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以2001年福建省新世纪教改工程重点项目《地方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契机, 全面实施“一次分流+相对主辅修制”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2000年以来,学校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07年全面启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紧紧围绕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创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教学名师奖励、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目前,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校级特色专业4个。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有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基地, 6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校级重点学科,12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13个校级扶持学科。学校建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所、闽台文化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应用心理研究所、应用技术研究所、老年学研究所等26个研究所。主办了国际辞赋学研讨会、国际一般拓扑学学术会议、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漳州籍作家研讨会、全国首届叙事学研讨会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2004年以来,全校共获准各级各类科研立项580项,其中以我校为依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10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项,其中高飞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发表科研论文3425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275篇,出版学术专著43部,教材59部。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理念,根植闽南,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以生为本,分流培养,面向社会”的育人指导思想,形成了“传承与创新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与培训衔接,服务与引领并行”,实现与中小学互动发展,共同培育基础教育师资的鲜明办学特色。建校以来,共培养了各类毕业生2万多名,分布在各行各业,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勤恳敬业,勇于拼搏,乐于奉献,大多数成为福建省基础教育战线上的业务骨干,也有的成为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商界骄子,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党和国家领导人方毅、彭冲、彭佩云,以及教育部和福建省领导,曾先后为学校题词或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成绩给予了充

分肯定,并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寄予厚望。
漳州师范学院正全面实施“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以教育创新为指导,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一所以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
【校训校徽】校训:博学、明理、砺志、笃行
校徽: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
陈永红
院长
王复兴
副书记
林春生、李进金
副院长
李进金、康君福、肖庆伟
纪委书记
李克
【院系设置】◎ 中文系
◎ 外语系
◎ 政治法律系
◎ 历史与社会学系
◎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 体育系
◎ 管理科学系
◎ 经济学系
◎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 艺术系
◎ 新闻传播系
◎ 海外教育学院
◎ 成人教育学院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机构设置】党委组织机构设置
◎ 党委办公室 ◎ 纪委 ◎ 组织部
◎ 宣传部 ◎ 统战部 ◎ 党校
◎ 学生工作部 ◎ 研究生工作部 ◎ 团委
◎ 院工会 ◎ 中文系党总支 ◎ 新闻传播系党总支
◎ 外语系党总支 ◎ 政治法律系党总支 ◎ 历史与社会学系党总支
◎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党总支 ◎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党总支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党总支
◎ 经济学系党总支 ◎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党总支 ◎ 物理与电子技术系党总支
◎ 管理科学系党总支 ◎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党总支 ◎ 体育系党总支
◎ 机关第一党总支 ◎ 机关第二党总支 ◎ 机关第三党总支
◎ 机关第四党总支 ◎ 离退休党总支
行政组织机构设置
◎ 院长办公室 ◎ 监察审计室 ◎ 保卫处
◎ 教务处 ◎ 科研处 ◎ 科技开发处
◎ 人事处 ◎ 老干处 ◎ 财务处
◎ 学生处 ◎ 国有资产管理处 ◎ 研究生处
◎ 总务处 ◎ 基建处 ◎ 招生就业处
◎ 招投标中心 ◎ 关工委 ◎ 中文系
◎ 新闻传播系 ◎ 外语系 ◎ 政治法律系
◎ 历史与社会学系 ◎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 经济学系 ◎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 管理科学系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 体育系 ◎ 艺术系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成人教育学院 ◎ 海外教育学院 ◎ 图书馆
◎ 学报编辑 ◎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 计算中心
学术组织
◎ 邓小平理论研究所 ◎ 闽台文化研究所 ◎ 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化诗学研究所 ◎ 中华语言文化研究所 ◎ 德育研究所
◎ 儒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所 ◎ 信息技术研究所 ◎ 图书情报研究所
◎ 离散数学研究所 ◎ 生物技术研究所 ◎ 季羡林研究所
◎ 巴哈研究所 ◎ 历史研究所 ◎ 应用心里学研究所
◎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 应用化学研究所 ◎ 现代测试技术研究所
◎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 人力资源研究所 ◎ 市场营销研究所和老年学研究所
【师资队伍】教 职 工:1199名
专任教师:860名
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215名 具有博士 、硕士489名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林继中 刘庆璋 庄瓦金 陈炳昭 刘佳铭 汤漳平 蔡德贵 吴炯圻 张莲珠
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青年专家7人:赖春晖 兰毅辉 肖庆伟 李进金 黄振杰 陈国良 张莲珠
福建省优秀教师、师德之星7人:胡郑辉 陈其发 陈协彬 王春庭 刘佳铭 周小方 祖国颂
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吴炯圻 李进金
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黄金明林大志李顺兴林卫强张则桐
【学院荣誉】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志愿服务队”、“福建省教育系统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先进单位”、“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先进集体”、福建省“平安校园”、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8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06年芗涛剧社被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称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