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6式130mm加农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M46 式 130mm 加农炮

国别:印度

类别:火炮 加农炮

型号:M46

发展过程:

50 年代初由前苏联研制,印度引进后装备队属炮兵,主要用于压制有生力量,摧毁工程设施,也可用于反坦克作战和与敌炮兵对抗。

性能特点:

①射程远,命中精度高,杀伤威力大。

②机械性能可靠,故障率较低。

③直射距离较远,可进行直瞄反装甲作战。

④行军战斗状态转换时间较长,越野机动能力有限,射死角较大。

基本数据:

口径 130 毫米

初速 930 米/秒

最大射程 27150 米

最小射程 9800 米

射速 5 ~ 6 发/分钟

炮身长 7600 毫米

榴弹

弹丸重 33.4 千克

炮药重 4.63 千克

穿甲弹

弹丸重 33.6 千克

炸药重 0.127 千克

弹药基数 80 发

炮口制退器形式 单室多孔冲击式

炮闩类型 横楔式

高低射界 -2.5 °~ +45 °

方向射界 50 °

配用弹种 榴弹;穿甲弹

行军状态长 11730 毫米

行军状态宽 2450 毫米

行军状态高 2500 毫米

运动方式 牵引

运动速度 50 千米 / 小时

行军战斗转换时间 3 ~ 4 分钟

行军状态全重 8450 千克

战斗状态全重 7700 千克

炮班人数 9人

作战运用:

M46 式 130MM 加农炮在战后局部战争中曾广泛使用。

1984 年阿富汗战争期间,前苏军调用 130 加在内的火炮 , 轰击游击队所在村庄和营地。苏军通常集中数个炮兵营,实施急促而猛烈的炮击 , 使游击队领导人穆拉威·莎菲瓦拉赫死于 1985 年春季的炮袭中。此外,前苏军还利用其射程远的特点 , 对游击队进行封锁或开辟安全区。

1980 年 9 月至 1988 年 7 月的两伊战争中,双方均动用了该型炮实施炮战,双方曾使用大量火炮轰击对方重要设施,给对方造成了重大损失。

1990 年海湾战争中,伊军的 M46 火炮未发挥应有作用。

识别特征:

①采用多室制退器,其两侧在方形区域内开有多个小孔。

②反后坐筒安装位置靠后,位于防盾内侧,身管上方。

③防盾较小,上方和左下有钢架和炮身相连并固定。

④大架为箱形,并各有千斤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