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春秋时期的赵稷春秋时期晋国邯郸大夫赵午之子。嬴姓,邯郸氏(稷之先赵穿封邯郸君,以之为氏),名稷,故亦可称邯郸稷。

公元前497年,晋卿赵简子赵鞅欲将卫贡500户良民从邯郸迁到晋阳,时邯郸大夫赵午听取父兄之言,不同意赵鞅此次移民。赵鞅怒杀赵午,赵午家臣涉宾奔回邯郸,拥立赵午之子赵稷为邯郸继承人,旋即以邯郸发动叛乱。夏6月,上军司马籍秦包围邯郸。由于赵午是中行文子的外甥,中行文子又与范昭子是亲家,他们都与赵简子不睦,7月,范氏与中行氏帮助邯郸氏攻击赵氏。赵氏不敌,退守其封邑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三家包围晋阳,赵氏固守。然而,韩简子厌恶中行氏,魏襄子也与范氏不和,正卿智文子亦圈入其中。智、韩、魏三家合谋,欲以智氏所宠幸的梁婴父代替中行氏为卿,用范氏宗族成员士皋夷顶替范昭子成为范氏宗主。11月,三家奉晋定公之命攻打范氏、中行氏、邯郸氏。晋阳之围遂解,晋国彻底大乱。

这本是赵氏与邯郸氏,大宗与小宗间产生的一场家族内讧,却以此为导火索引发了六卿之间为争权夺利的一场晋国全国性内战。期间齐国、郑国,甚至周天子也乘着晋国六卿内战之际,参与其中,协助范氏、中行氏,图谋晋国。晋赵简子经过8年奋战,才得以平定此次内乱。

2、战国时期的赵稷(秦昭王,存疑)战国后期秦国国君,即秦昭王(前306-前251在位)。嬴姓,赵氏,名稷,一名则。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庶弟。其在位期间袭承父祖之基业,开疆拓土,蚕食山东六国,形成天下俱弱而秦独强的格局,为秦国的最后统一奠定国基。

【求同存异】

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秦、赵皆为嬴姓。《史记·秦本纪》末尾“太史公曰”说:“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但是后世对此表示质疑,梁玉绳《史记志疑》说:“秦自非子得邑则以秦邑为氏,及襄公得国则以秦国为氏,相传至于始皇。若赵氏者自造父获赵城为赵氏,其后微弱而邑于晋,则以赵邑为氏,及三分晋国则以赵国为氏。岂有秦国之君而以赵国为氏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