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放军少将杨思禄(1917—)曾用名张友、方力。江西省于都县人。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警卫班班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警卫连排长、代连长,冀热察挺进军第三十七团副营长,营政治教导员,冀东军分区特务营营长,冀热辽军区特务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热河纵队第二十五旅旅长,冀东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教导第三师师长,第二野战军直属教导第二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五航空学校参谋长、副校长,空军师长,第十一航空学校校长,副军长,军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顾问。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全国解放后,杨思禄到空军工作。
当时空军有两个职务供他选择:一个是航空学校参谋长,一个是预备科总队司令员。杨思禄反复考虑后向领导表示,愿意担任航空学校参谋长。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听了很高兴,他问杨思禄:“人家都喜欢当司令,不愿当参谋长,你为什么偏偏挑选这个职务?”杨思禄回答:“参谋长更接触实际,可以多得到锻炼,多学到知识。”刘司令员拍拍杨思禄的肩膀称赞说:“想得好,做得对,有志气!”
33岁杨思禄的进入航校后,心想,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管好空军部队,作为一名参谋长,必须尽快熟悉与掌握飞行技术,逐步由外行变为内行。于是,他主动向领导要求,学习飞行知识,掌握驾驶技术,争取当个合格的飞行员。经过严格体验,上级批准了他的请求。刘亚楼司令员兴奋地对他说:“你下决心学飞行,我同意,组织上舍得花这个本钱。”杨思禄听后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可是,深奥的飞行原理和复杂的驾驶技术,对于放牛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的杨思禄来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一接触《飞行原理》、《飞机制造》和《发动机原理》这些理论书籍,他就像放牛娃看“天书”——头痛脑胀。但是,困难吓不倒历尽 长征艰险的红军战士。为了早日飞上蓝天,成为合格的空军飞行员,他废寝忘食,知难而进,把一切烦恼与困难都抛之脑后,不懂就问,不会就练,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锲而不舍,专心致志。在学习飞行的近两年时间里,他没有看过一场电影和一场戏,一个心眼钻进书本里,在飞行知识的海洋里奋力拼搏,潜心遨游。有人劝他:“胡子一大把了,职务那么高了,好好地在地面上享享青福了,何必自讨苦吃学“上天”呢?”好心的劝解并没有动摇他学习飞行的决心。他想,那么多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把生命都抛弃了;我是战争的幸存者,为了祖国的和平和建设,学习飞行吃点苦,受点累,算得了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学习和训练,杨思禄终于能单机飞行,翱翔蓝天了!通过层层严格考核,他成了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学习结束后,调任空军第十九师师长。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打击美国侵略者。我国空军三师、四师和十二师奉命同美帝国主义作战。由于我方飞行人员伤亡很大,杨思禄所在的空军十九师抽调大批飞行员补充到空三师和空四师。中朝人民并肩作战,挫败了美国侵略者的空中优势,共击落、击伤敌人飞机一万两千多架,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迫使美帝国主义于1953年7月在板门店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
1954年,杨思禄调任西安十一航空学校校长,专门培训飞行人员。他熟悉飞行业务,认真制定培训计划,精心组织飞行训练,有的方矢地做好飞行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给飞行员以业务上和技术上的指导,为我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飞行人才,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和广大学员的好评。1959年,他调济南任空军第六军副军长,后调大连任空军第三军军长。在大连,他指挥击落了敌间侦察P2V飞机一架,受到上级的嘉奖。
2重庆水泵厂高级工程师杨思禄 1939年5月出生,四川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重庆第二机器制造学校水力机械专业。现任重庆水泵厂高级工程师、设计处长。是四川科协传动协会委员。一直从事水力机械专业产品的设计,承担主导产品计量泵系列开发,主持指导全厂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把关。研制的MJ4A—2000/8—VⅢ计量泵,获国家三等奖,T—4O0/15型氧化铁皮循环水泵,获国家优秀技术成果奖,JD计量泵获重庆市新产品二等奖,2DT—20/30泵获国家科技奖。“价值工程在计量泵改进设计中的应用”获四川省优秀成果一等奖,“限位隔膜式计量泵”、塑料嵌套式液缸部件获国家专利。创产值9600万元,上交利税1728万元,改进产品节约50万元。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