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翡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称类别

大嘴翡翠

【中文名称】大嘴翡翠[1]

【中文别名】黑嘴翡翠

【拉丁学名】Pelargopsis melanorhyncha

【命名时间】Temminck, 1826[2]

【英文名称】Black-billed Kingfisher,Great-billed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鹳嘴翡翠属

外形特征

大嘴翡翠

大嘴翡翠身长35 cm,体重184 - 203 g。 成鸟头部,颈部,翕,尾部和下体是奶油白色。下腹部和尾巴浅黄色或黄色。眼先黑色。前额、颧、脸颊的羽毛有黑色斑点。背部,肩,翅膀和尾部有一些暗绿色和深褐色。尾部和体侧显示树荫绿色。尾巴边缘的深棕色有白色条纹。嘴黑色,嘴基有一个小红斑。虹膜为深褐色,红棕色的腿。[3]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分布范围

大嘴翡翠分布图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1]

生活习性

大嘴翡翠

大嘴翡翠非常依赖于水生环境,通常栖息于河岸近水的地方,如河流,河口,海湾,红树林,海岸峭壁和繁茂的灌木丛。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大部分的食物来自水生环境,无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淡水从里面。主要食螃蟹,还有小龙虾。[3]

生长繁殖在9月筑巢发生。其他信息不详。[3]

亚种分布(3种)[2]

1.Pelargopsis melanorhyncha melanorhyncha分布于苏拉威西和相关群岛

2.Pelargopsis melanorhyncha dichrorhyncha分布于邦岛。

3.Pelargopsis melanorhyncha eutreptorhyncha分布于苏拉威西岛。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