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一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村庄概况庙一村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六合乡,位于六合乡东北角6公里处,资料表明[1],该村有耕地700亩,人口721人,户数228户。

村名由来据传“老爷庙”原名“萧神庙”,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同治年间重修,毁于1941年。

1865年陈氏由利津县陈家庄行迁庙旁居住,居住户陆续增多,形成村庄,人们俗称庙神为“萧神老爷”。村名故称“老爷庙村”,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1961年“老爷庙”村成立两个大队,该大队命名为“庙一”大队。

1964年因黄河水灾迁到“六合村”,1965年迁到“老爷庙”村北,其驻地称“庙一屋子”。1980年地名普查时“庙一屋子”与“庙二屋子”已经组成新的自然村,但没有正式命名,因村位于“老爷庙”中北,1981年6月命名为“庙北村”。大队更名为庙一大队。

发展历程全村村民在党委党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包村组的大协助下,于2003年投资39万元,全村用上自来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4年借助上级扶持政策,开垦荒碱地1100亩,新造台面450余亩,人均增加0.6亩。2002年乡党委政政府大力扶助村集体协助投资,总投资48万余元,新建柏油路1.9公里 ,未全村经济发展带来活力。

1958年全国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同年10月为垦利县罗镇人民公社。1963年又属萧庙公社,64年陆续迁到六合为六合公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1980年底至1982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村土地承包到户,结束了“生产靠队长指挥、社员凭工分吃饭”的历史,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农民自主经营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村容村貌的不断改观。

1982年该村通电,2002年通公路,2003年通自来水,2007年8月通城镇统一自来水。1984年河口区正式成立,该村划归河口区。1988年该村推行双田制改革初步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土地少的矛盾。1989年开始实行延长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该村充分发挥优势,鼓励群众搞养殖业走上致富路。人均纯收入由84年的1200元增至2006年的3800元。[1]

革命烈士闫承泉 陈锡武 杨福江 杨俊超[2]

科级以上干部(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陈振钢 陈步科 陈晓峰 董兆林[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