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0月14日出生于上海。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2006)。1963年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系毕业。1963~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工作, 1988-1999年任所长。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00~),脑科学研究院院长(2006~)。1980~82年在日本进修期间获学术博士学位。1985年~87年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贝勒医学院从事合作研究。国际学术杂志“Progress in Neurobiology”编委(2000~),“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neces”顾问编委(2000~),“辞海”副总主编(2000~),《中国科学》编委(1998~)。亚大地区生理学联合会(FAOPS)秘书长(2006~)。曾任《生理学报》主编(1988~2002),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1998~2002)。《中国神经科学杂志》主编(1998~20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1999~2004)。
长期从事神经科学研究,专注于视网膜神经机制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专著五本,译著多部。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基金资助。曾作为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和Co-PI 分获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和 “国际人类前沿科学计划组织(HFSPO)”研究基金资助。1988年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9年、1996年分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二等奖。1991年当选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之一。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免疫组化、膜片钳、细胞内记录、钙成像等多学科技术,研究视网膜神经元回路的信号传递、调制的基础及其机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