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绩效管理体系[1]绩效管理体系是以实现企业最终目标为驱动力,以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设定为载体,通过绩效管理的三个环节来实现对全公司各层各类人员工作绩效的客观衡量、及时监督、有效指导、科学奖惩,从而调动全员积极性并发挥各岗位优势以提高公司绩效,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的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的三个环节为:制定绩效计划及其衡量标准;进行日常和定期的绩效指导;最终评估、考核绩效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个人回报。
目前有很多绩效管理的方法如常用的MBO(目标管理)、KPI(关键绩效指标)、360度评价法等等。由于财务指标的局限性,美国学者Robert S. Kaplan和David P. Norton提出了平衡记分卡的业绩考核新方法。
绩效管理体系的意义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怎样帮助企业实现其运营目标?
(1)能把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详尽的,可测量的标准;
(2)能将企业宏观的营运目标细化到员工的具体工作职责;
(3)能用量化的指标追踪跨部门的、跨时段的绩效变化;
(4)能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实际绩效表现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
(5)对企业的关键能力和不足之处做到一目了然;
(6)能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执行结果的有效性提供有效支持信息;
(7)能鼓励团队合作精神;
(8)能为制定和执行员工激励机制提供工具。
绩效管理体系的评估如果想对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做出有效性的评价,必须从以下八个纬度进行:一、战略目标;二、角色分工;三、管理流程;四、工具表格;五、绩效沟通;六、绩效反馈;七、结果运用;八、诊断提高。
评价纬度一;战略目标
如果没有战略目标作为基础,绩效管理体系就没有了依托,就无法发挥它的综合效用。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是帮助企业分解并落实企业的战略目标,这是绩效管理最终要致力达成的目标。
战略目标是绩效管理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制定战略目标,并把战略目标分解到年度,形成年度经营计划,然后再通过绩效管理的目标分解工具(SMART原则),分解落实到部门,形成部门绩效目标,进而落实到具体办事的员工,形成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KPI)。所以,考察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否有效的第一个标准是看该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已经被企业管理层所熟知,是否已经得到分解。
评价纬度二:角色分工
通常,那些没有做好绩效管理的企业都没有把员工在绩效管理中的角色分工做好,因此导致了执行变形,流于形式。所以,我们把角色分工作为第二个评价的纬度。
经验表明,通常,上至企业老总,下至普通员工,他们通常不太清楚自己在绩效管理中的职责,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因此,很多管理者和员工在绩效管理中,往往表现得比较被动,经常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催促,甚至经常需要企业老总出面协调。
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都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分工,然后根据分工制定细化的工作细则,只有这样,工作才可能被理解得好,做得好。那么,在绩效管理中,什么样的分工才是有效的呢?通常,我们可以把一个企业绩效管理中管理者和员工的角色分成四个层次,分别是企业老总、HR经理、直线经理和员工。
1、企业老总:角色分工是绩效管理的支持者和推动者。细化的工作细则有:⑴在绩效管理实施动员大会上发表讲话,给绩效管理的实施制造声势;⑵主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方案;⑶主持企业管理者绩效管理培训会;⑷主持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案的研讨会,澄清认识,消除误解;⑸主持绩效管理协调会,使绩效管理不断向深入开展;⑹对副总一级管理者进行绩效沟通和考核;⑺主持修订新的绩效管理制度,使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得到改进。
2、HR经理:角色分工是绩效管理的组织者和咨询专家。细化的工作细则有:⑴研究绩效管理理论,并向企业管理层进行推销,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使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被广大员工认识、理解和接受;⑵组织管理者参加有关绩效管理的培训和研讨,使管理者的绩效管理技能得到提高;⑶组织制定符合企业现状的绩效管理制度和工具表格;⑷组织直线经理为员工制定绩效目标;⑸督促直线经理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⑹督促直线经理建立员工业绩档案;⑺组织直线经理进行绩效考核和反馈;⑻组织直线经理帮助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⑼组织直线经理进行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⑽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并向企业老总汇报;⑾对绩效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3、直线经理:角色分工是绩效管理执行者和反馈者,执行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并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人力资源部。细化的工作细则有:⑴认真阅读理解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⑵为员工修订职位说明书,使之符合当前实际;⑶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制定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⑷与员工保持持续不断的绩效沟通,对员工进行绩效辅导;⑸记录员工的绩效,并建立员工业绩档案;⑹考核员工的业绩表现;⑺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⑻对员工进行绩效满意度调查;⑼帮助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⑽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人力资源部门。
4、员工:角色分工是绩效管理的主人(Owner),拥有并产生绩效。细化的工作细则有:⑴认真学习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⑵与经理一起制定关键绩效指标;⑶与经理保持持续的绩效沟通,向经理寻求资源支持和帮助;⑷ 记录自己的绩效表现,并向经理进行反馈;⑸不断努力,完成并超越绩效目标;⑹在经理的帮助下,分析自己在绩效周期的表现,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评价纬度三:管理流程
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往往只注重绩效考核这一个环节,没有上升到流程的高度来看待绩效,所以经常只是做一些表面的工作,给人留下形式主义的印象。如果要判断一个绩效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就一定要从它的流程的完善程度入手,只有具备了完善的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体系才可能会有效,否则,有效性无从谈起。那么,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具备哪些流程呢?我们可以用 PDCA循环来说明这个问题。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PDCA的含义是: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 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实现阶梯式螺旋上升。PCD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对绩效管理尤其适用。
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具备以下四个大的流程:
1、制定绩效计划(P),确定关键绩效指标(KPI);
2、绩效沟通与辅导(D),保证绩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3、绩效考核与反馈(C),对前一绩效周期的成果进行检验和反馈;
4、绩效诊断与提高(D),总结提高并进入下一循环。
评价纬度四:工具表格
流程制定好了,并不能保证它能被执行得好,要想被执行得好,人力资源部门还要为直线经理设计简单实用的工具表格,作为绩效管理过程的控制工具加以使用。通常,一个完善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中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表格:
1、《员工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用来帮助经理为员工确立关键绩效指标。注意,是管理卡,而不是考核卡,不是到最后才拿出来,而是在绩效沟通与辅导的沟通中需要经常使用的,员工要经常看,以便于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经理也要经常看,以便于准确地知道员工的绩效是否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所以,是否经常使用,也要成为评价绩效管理体系是否有效的重要特征加以重视。
2、《员工业绩档案记录卡》,用来帮助直线经理记录员工的业绩表现并建立业绩档案。建立员工业绩档案,主要是为了保证经理对员工所做出的绩效评价是基于事实而不是想象,保证经理和员工进行绩效反馈的时候“没有意外”(No surprise),这对于保证绩效评价公平与公正是相当重要的。
3、《员工绩效反馈卡》,用来帮助直线经理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直线经理对员工绩效反馈的时候不是泛泛而谈,而应基于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来谈,因此,直线经理要凭借绩效反馈卡来记录沟通的过程,形成绩效反馈记录,为下一步帮助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打下基础。
4、《员工绩效改进计划》,用来帮助直线经理为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绩效面谈结束的时候,直线经理应针对员工在前一绩效周期内表现出来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与员工一起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放在下一绩效周期内加以改进。
5、《员工绩效申诉表》,用来帮助员工对自己在考核评价中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进行申诉,以保证绩效管理制度的严肃性。
6、《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表》,用来帮助企业对所实施的绩效管理制度以及直线经理在执行绩效制度时的表现进行调查,使企业与直线经理也能不断做出合适的调整,使绩效管理制度得到改进和提高。
评价纬度五:绩效沟通
实际上,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经理和员工就绩效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并达成一致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要与员工一起确立目标,一起清除障碍,一起完成并超越目标,而要做到这一切,绩效沟通必须做好。
所以,我们来对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仅仅看它的硬件是否具备,更要看软件,比如绩效沟通的环境是否良好,绩效沟通的渠道是否顺畅,绩效沟通的习惯是否已经建立,等等。
评价纬度六:绩效反馈
这里的绩效反馈主要是指绩效评价结束后对评价结果的反馈,通常很多企业这项工作开展得不好,要么不反馈,要么只是简单地签字交差,没有中间的过程。这既是对企业绩效管理的制度的忽视,也是对员工的不负责。一个阶段的绩效评价结束后,直线经理一定要将评价结果通过面谈的方式告诉员工,与员工就评价结果达成一致理解,并真诚地指出员工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如果企业没有做这项工作,我们就不能认为这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有效的!
评价纬度七:结果运用
通常绩效评价与员工的奖惩是紧密相连的,如果评价结束了,企业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没有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激励,那么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将受到打击,同样,如果评价结束后没有对表现不好的员工进行惩罚,那么也将对公司的管理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在绩效评价结束后,企业一定要按照绩效制度的规定,对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运用,使绩效制度朝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评价纬度八:诊断提高
这里的诊断与提高是指企业对整个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一般每隔一年的时间,企业都要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诊断,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加以改进,使之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第一部分 绪论绩效管理体系的发展,经历了考核,绩效考核,形成绩效管理体系三个过程。
先后经历了世袭制(夏朝至春秋时代)、推荐制(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科举制(隋朝至清朝)。所使用的考核方法几乎为锚定法和特殊事件记录法。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初期,考核主要以干部为对象,实质是“组织(干部)考核”,以德才与政治思想为主标准,领导推荐与群众评议的综合评价方式,最终由主管审定报上级机关。文革期间无法考核;改革开放初期,对承包人实施经济指标考核(上交国家利润),对员工实施岗位责任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责任和义务承担情况)。
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引进了KPI、MBO等国外的一些绩效考核方法。,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呼之欲出,对考核方法要求更高(公平公正公开),考核结果应用更加广泛(激励、调薪、调岗等)。
2000年后,BSC的成功实施,绩效管理体系诞生。从企业的愿景,企业战略为立足点,设立绩效目标,分解到考核人,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共同体的目标实现,形成的一套渗透并融合质量管理、目标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管理的综合管理工具--绩效管理体系。
第二部分 绩效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绩效管理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企业原景与战略
2. 企业目标(中长期目标,包括相关方包括股东收益成长,培养客户,协助供应商发展,雇员个人价值的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等)
3.绩效计划
4. 绩效考核流程与考核机制
5. 绩效辅导与绩效改进
6.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7. 绩效优化机制
第三部分 战略与企业目标的分解按照企业愿景,采用五力模型,SWOT分析后,制订企业战略,画出企业战略地图。再根据战略地图,设立企业的中长期目标。
按照目标分解法,将一级目标逐步分解到企业部门。
第四部分 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1.成立绩效管理专案组织
按照既定目标,组织绩效考核小组,并选定绩效管理负责人,一般任命的职务俗称绩效经理,也可根据企业情况任命职务称呼。资深绩效管理Hunts认为,绩效管理负责人必须拥有充分的绩效管理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在企业中还必须有管理威望,随时可解决绩效管理执行中的各种冲突。由绩效经理负责筹备成立绩效管理小组,选拔绩效专员,分配各成员职责。原则上,选拔绩效专员时,需要有绩效管理专业知识,对数据收集处理的能力,包括对公司内部流程较熟悉,并能提供流程改善建议,以便发挥绩效辅导的职能。
2. 分解个体目标
小组成立后,再次分解部门目标,直直分解到各部门主管和责任人,分解原则以SMART为参考。逐步分解时,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使目标责任人认可目标。对于无法立即达成的目标,可采取阶段式目标管理办法,缓期后最终能够实现目标。
3. 制订绩效计划
按照既定目标,制订年度绩效计划。对为达成绩效目标创造条件,提供资源。包括人员编制补充调整,设备更新,研发费用,销售或市场预算等。并形成书面的绩效目标与计划图。
4. 制订绩效考核办法
依据绩效计划,选定考核方法。成熟期的企业可采用BSC考核方法。总体上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并举进行。可量化的指标采用KPI考核方法,无法量化的可采用360度考核方法和关键事件考核法相结合的方法。
5. 使被考核人接受考核办法
利用各种渠道,包括培训,公告栏宣传概念,会议传达等,使考核人了解考核办法,同时让被考核人参与,广泛听取被考核人的意见,可吸收合理化的建议,在考核文件发行前修改之。
6. 试行绩效考核
政策宣传期和试行期被认为是导入期。在导入期,绩效考核办法和被考核人处在磨合阶段。因此,为完善制度的目的,在试行期内对低成绩的,免于批评和处罚。有奖励的则全部发放。试行期一般为3个考核周期。
7. 考核办法正式施行
经过试行期的考验与修订,可正式实行。实行后仍可对不合理之处进行修订。
第五部分 绩效辅导与绩效改进1.考核进程关注
绩效经理要特别关注考核周期的进度,及时发现造成低绩效点,并能随时指出。特别在一个考核周期的前期,“早发现早治疗”,预防低绩效。
2.中期协助
一个考核周期中,绩效经理需要与被考核人保持沟通,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提供绩效帮助。
3.末期分析总结
按照P-D-C-A流程,在一个考核周期结束后的5天内,被考核人应知道考核结果,并能分析出低绩效点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绩效经理对与分析总结弱的被考核人,提供帮助。
4. 绩效改进
通过每次考核的总结,提出下个绩效考核周期的改善方案,达到逐步改进绩效的目的。
第六部分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1. 培训效果评价
2.绩效薪酬的依据
3. 岗位调动
4. 福利发放(住房计划,员工免息借款等)
5. 年底奖金和分红的依据
6. 视各企业需要,广泛应用在人才储备、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
第七部分 形成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机制在ISO-9000中,有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关注企业持续改进。绩效管理体系也不例外,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优化机制应运而生。
1. 企业业务变更
2. 流程得到改善
3. 组织变更(集团化,跨国,兼并等)
4. 新材料、新设备、新能源、新的管理方法产生与使用
5. 企业环境变更(地理位置,法律法规等)
总之,绩效管理体系形成后,经过发展,必须符合企业的改进而改进。不能因为过时的或过期的绩效管理体系变成企业的桎梏,制约企业、员工的发展。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时的注意事项1.健全的组织结构,清晰的部门职责和业务流程
有些企业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时发现出一些组织架构、部门职责及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我们就无法为部门或员工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如果员工对其考核指标不能作到责、权、利的统一,就无法激励起员工实现目标的积极性;
2.指标和目标设定过程中的沟通和一致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特别对于习惯于上级下达、下级执行的企业来说,很难接受我们所提倡的上、下级共同沟通协商来确定考核指标,但是如果指标只是上级单方面制定的话,同样无法激励起员工实现目标的积极性;
3.绩效管理工具或方法的灵活运用
平衡记分卡是一比较综合的方法,但在设定员工考核指标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拘泥于形式,对于低层的员工来讲,平衡记分卡不是最为合适,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定量和定性指标的结合
有些企业为了避免过去主观评定的缺陷而一唯追求定量指标,其实很多工作光靠定量指标是不能衡量出其工作中的主要或重点之处,特别是对于管理支持部门,因此我们提醒在指标设定时一定得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的相结合,而且充分考虑工作的具体性质和特点,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5.变动工资的变动范围
目前国有大企业还是会有工资总额的控制,变动收入实质也是有所控制的,理论上变动收入应随着企业(特别是子企业)的具体业绩表现来同比例的增加或减少,由于集团公司在工资总额上的控制,使变动收入不能彻底的变动起来,这使我们在确定绩效回报时,应该结合现阶段国内的具体情况而设计折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