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烟三月绕崇阳,桃李争春人更忙;
双燕含泥迎晓日,牛郎府首理茶桑;
青山爱作千年画,碧水长留万年光;
乘得东风天地润,康庄自有白云香。
好一首令人心往神怡的田园诗,老将军傅庞如把个现代崇阳写得如山水画一样鲜活。
翻开历史细究起来,我们欣然发现,崇阳,原是一块闪烁古代文明的碧玉,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崇阳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县龄的县邑。公元前202年,它同上游的通城为一个县,称之为“下隽”。为长沙郡所辖,今日的崇阳,则始于公元975年。
古老的崇阳,有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建制大
南梁大同时期,在今日的崇阳境内,曾设置上隽郡,郡治就立在紧倚今日通城县的台山乡。
上隽郡下辖乐北县(通城),下隽县(崇阳)、沙阳县(嘉鱼)、蒲圻县,建制和管辖范围远远超过后来的崇阳县,其面积6000平方公里。
文物多
崇阳县境内,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就有我们的祖先在此生活,由于历史久远,文物极其丰富,从目前发掘的情况看,就有上至新生第四纪更新世时期的古脊柱动物化石,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劳动工具。商代铜鼓,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青铜礼器、青铜剑,汉币、古铜镜。县境内,目前还存有四座古城遗址,其中两座为历史上的旧县治、郡治故址,另外两座一为春秋战国时的古城,一为孙权驻军所筑的吴城遗址……
最著名的历史文物商代铜鼓,已被专家鉴定为殷商晚期遗物,距今已有三千年时间,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商代铜鼓,为国家一级文物。
文艺丰
悠久的古代文明,给崇阳县带来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文艺创作时期,结下了丰硕的文化艺术之果。
被专家、教授称之为“不可多得的成功之作”、“汉民族民间叙述诗的代表作”的长篇叙述诗《双合莲》、《钟九闹漕》,就诞生在崇阳。早在清朝中期,该县境内已广泛传颂上述二诗;绘画、雕刻、书法之家,明清以后则是成批产生;民歌、号子、山歌、灯调、小调、风俗等兴盛于清朝;提琴戏、花鼓戏、汉剧在清朝已形成规模。古代的崇阳人民尤喜写诗,更善竹枝词,仅清朝时期的沈哲卿就曾赋竹枝词11首;其传之广,蔚成风气,王应斗《竹枝词》便是一证:
少年歌舞少年船,不惜春衣浪典钱;
拍手江干贫亦乐,管他正赋与加编。 (瀚凯还、何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