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遗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浙江省象山县丹城塔山东南麓,依坡濒海,面积约3万平方米。1988年发现后,在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主持下,1990年、1992年两期发掘601平方米。,使象山地域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遗址文化层堆积厚0.8-2.3米,分10个地层。时间跨度3000余年,早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属于商周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又可分为三个文化层:下层文化中的数十座墓葬,其形制和人骨架显示的葬式,又及陶器、石器、玉器等随葬品组合,反映了该时的塔山人为河姆渡文化

陶单耳罐

与马家浜文化在这里相遇而不完全相融的状态,文化面貌正好填补河姆渡二、三期间的空缺,为此,有考古专家提出了“塔山文化”的命名;中层类似于崧泽文化;上层则相当于良诸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塔山遗址代表了宁绍地区河姆渡文化以后新石器文化发展的序列。遗址中大量人骨架、大型兽骨、各类器物的出土,为研究体质人类学和东南沿海地理环境变迁、当时社会情状,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

国家文物局评价,“象山县塔山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体现了我国考古工作的新成就,对研究江南地区史前文化乃至中国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