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淀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王淀佐 (1934.3.23- ) 选矿学家。辽宁锦县人。

1949年入东北大学政治学院。次年任东北有色金属局选矿科、冶金部有色金属管理局技术员。

1956年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学习。

1961年采矿系选矿专业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教授、副校长、校长、博士生导师。

1991年起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国外院士。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1994 年改称中科院院士,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国外院士。是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选矿学术委员会主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高级学术顾问、美国矿冶学会会员。

1989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王淀佐长期从事矿物加工浮选理论和工艺的教学与研究。在矿物加工工程的研究中,系统分析浮选剂结构──性能关系,建立起浮选剂分子设计理论,用一系列定量判据和计算公式,并通过分子结构的"组装模型"及对各基团"碎片"的预测计算组装,达到设计特定用途的药剂;从理论上统一解释了硫化矿浮选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三大问题,在实践上发展了电化学控制及无捕收剂浮选;提出了盐类矿物浮选的四条规则,推进了浮选理论的定量化和实用性;提出"粗粒效应",丰富了细粒选矿理论,发展了"分子载体浮选"及"开孔挡板搅拌器"等技术。

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和部、省级奖励10余项。198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著有《浮选剂作用原理与应用》、《矿物浮选与浮选剂》等;撰有《浮选剂的结构和性能》、 《 Solution Chemistry of Flotation and Separtion of Salt-type Minerals 》等论文300余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