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邹若衡[1](1883—1980),原名邹世炯,云南邵通炎山锌厂沟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近现代著名武术家,“邹家拳”的创始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喜好拳脚棍棒。后得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麾下部将万振坤(化名张彪)传授南少林拳。
人物生平1896年邹若衡遇到龙云、卢汉,三人意气相投,一拍即合,遂拜了把兄弟,共同习武,与龙云、卢汉并称为“昭通三剑客”。
1911年春,龙云、卢汉、邹若衡出外收购木材,后因木筏被撞坏货物沉没,淹死二十余人,无颜回乡,只好去四川另谋出路。6月,邹若衡与龙云、卢汉在永善县城加入魏焕章的反清部队。12月中旬,滇军援川部队谢汝翼梯团开到宜宾,邹若衡等加入滇军徐采臣营。
1912年5月滇军回云南,邹若衡、龙云、卢汉等充随员,被保送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培植之。
1914年三人被云南都督唐继尧看重,邹若衡任副官兼侍卫长。
1915年蔡锷率护国第一军向四川进军前,调走了唐继尧身边的随从副官邹若衡为自己的警卫副官。从此与蔡锷将军形影不离,保卫蔡锷的生命安全,与蔡锷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倍受器重。蔡锷护国军出征后,征战前线,后在棉花坡战役中受伤,受到军部嘉奖。
军旅生涯结束后寓居昆明,将平生研习武术传授子孙后辈,因其所编套路独具特色,人们习称“邹家拳”,《武林》杂志和中国武术网站上,将“邹家拳”列为传世武功以及南拳的一种。昆明众多弟子,得其口授身传,造诣非浅。
解放后曾担任云南省政协委员。他的后半生不但向后人传承“邹家拳”,还撰写了大量回忆录,这些回忆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研究云南政治、军事、民族以及蔡锷护国军的历史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