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大瑶山,处于广西桂林、柳州、贵港、梧州、来宾五个市的中心。是集自然保护与管理、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为一体,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正在向顶级生态系统发展的恢复中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的生物多样性和珠江水系北江源头的水源涵养林。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为市(县)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经韶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7913.9公顷,其中核心区为3255.9公顷,缓冲区为2374.0公顷,实验区为2284.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9.5%。
地理位置保护区地处北回线以北,南岭山地以南,位于乐昌市中部的大源镇和乐城街道辖区内,西南角与乳源县毗邻,京广铁路大瑶山隧道纵贯其中。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1′31″~113°16′34″、北纬25°07′36″~25°14′56″。保护区管理局内设行政科、财务科、保护管理科、生产技术科,下设七个保护站、16个护林点。地跨金秀瑶族自治县、荔浦县、蒙山县(主体部分在金秀县,少量在荔浦县和蒙山县)。
水文条件自然保护区在金秀县境内发源的河流共有25条,河流总长度1683.8km,河网密度0.81km∕km2,集雨面积2009km2,年平均流量74.37m3∕s,年产水量23.47亿m3,为周边8个县市53个乡镇的731km2耕地(水田455km2)提供灌溉用水。保护区内河流特点是:河流小,切割深,曲折多,落差大,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大。其发源地集中于圣堂山、猴子山,呈辐射状流往周围鹿寨、荔浦、蒙山、平南、桂平、武宣、象州等7个县(市)。25条河流分属柳江、浔江、桂江三河系,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
气候条件自然保护区处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亚热带山地气候特点,冬暖夏凉,日照少,阴雨天多,湿度大,气候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明显。年平均日照仅1268.7小时,日照百分率只有29%,属中国日照最少地区之一,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积温5233.9~6843.0℃,年降水1380~2700mm,年均相对湿度83%。
地质环境大瑶山自然保护区内地质形成古老,地质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到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经历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区内地形复杂多样,山体庞大高峻,有风景秀丽的莲花山类丹霞地貌,有由莲花山组砾岩和砂岩组成的圣堂群峰(由7个海拔1900m以上的山峰组成),最高峰圣堂山海拔1979m。由于地貌构造奇特,面积广,类型复杂,风景秀丽,形成了大瑶山奇异的类丹霞地貌风景带,独具一格,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以及历史文化价值,是人类社会、地球和人与生物圈不可多得的自然遗产。
土壤成分据《广西大瑶山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大瑶山土壤跨越中、南亚热带两个生物气候带,南麓属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北坡为中亚热带,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南麓土壤垂直带结构的基带为赤红壤,北麓土壤基带为红壤。土壤的一般性状呈现酸性――强酸性,PH值4.4~5.6,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表层可达10~30%以上。由于成土母质主要是砂岩、紫色砂岩风化坡积物,局部为花岗岩风化母质坡积物,土层一般较厚,质地偏砂,多为壤质土。
动植物资源保护区高等植物有213科、870属、2335种。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的位置上,顶极植被北部为常绿阔叶林,南部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垂直分异可分为低山常绿阔叶林、中山针阔混交林和山顶杜鹃苔藓矮林。大瑶山发现一新属——瑶山苣苔属,属于广西新纪录的有单室茱萸等120多种,属大瑶山新纪录的约有9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有31种。一级有银杉、桫椤;二级有福建柏、白豆杉、猪血木、伞花木、紫荆、马蹄参等。古老银杉树中胸径在100厘米以上的有10株,其中六巷乡门头村下灵的一株银杉,胸径158厘米,树高51米,树龄达230年,不仅是大瑶山的银杉树王,也是广西的银杉树王。
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有370多种,其中兽类有37种,鸟类有242种,爬行类有53种,两栖类有44种。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瑶山鳄蜥;二级有猕猴、短尾猴、穿山甲、红腹角雉、大鲵等。
瑶山鳄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蜥蜴目,鳄蜥科。为古老的残遗种,仅产于广西的金秀、昭平、贺县等地,尤以大瑶山为多。又名懒蛇、睡蛇、雷公蛇。体长15厘米,尾长20厘米。头部像蜥蜴,身体、尾似鳄,因而称鳄蜥。背面暗棕色,侧面红棕色杂有黑纹,腹面淡黄色,有黑色短纹,四肢棕色有横纹,尾部呈黑色与绿褐色相间的环纹。头高吻短,略呈四棱锥形,枕部有横沟,头背鳞片大小不一,有顶眼。它白天活动于山涧溪流间,以昆虫、蚯蚓、蝌蚪为食,夜晚栖于伸入水面的树枝上,一有惊动,便跃入水中潜逃。
鳄蜥每年6月交配,翌年春产卵,每次产2~7枚卵。幼蜥出来后便会游泳、爬行、觅食。从11月到翌年3月当气温低于10℃时,它便钻入石缝或洞中越冬。[1]
旅游资源大瑶山
桂江、柳江分水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延伸到象州、蒙山、平南等8县境内。北起荔浦修仁─三江断裂带,南至桂平县石龙附近,长约130公里,宽50~60公里。东北─西南走向,西与大明山合成广西弧形山脉。主要由古生界寒武系和泥盆系下统的浅变质砂页岩和含砾砂岩组成。由砾岩、砂岩所形成的丹霞式地形,风景奇丽。大瑶山一般海拔1200米左右,主峰圣堂山海拔1979米,是广西中东部最高峰,山顶周围有数千公顷全国少有的红岩杜鹃林。大瑶山东南坡是广西多雨中心之一,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加之植被郁闭,成为众河之源,所补给的25条河流年均水量达23.47亿立方米,灌溉5.6万多公顷农田,并为600处水电站提供水能。天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2300多种,居广西群山之首。灵香草是广西特产。陆栖脊椎动物有370多种,有世界独有种鳄蜥。大瑶山又为候鸟冬季栖息地,被称为“雪鸟”的数十种鸟类常以万计在此越冬。
景区特产广西的水果有七百多个品种,以柑橙、荔枝、菠萝、香蕉、龙眼,沙田柚种植较多,沙田袖是袖类中的优良品种,产量居全国第一位。香蕉、菠萝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荔枝、龙眼居全国第三位。一些经济作物产品及其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的声誉,如沙田抽、罗汉果畅销于港澳、欧美等地,菠萝、荔枝、柑桔等水果。
景区美食冬菇汤包
柳州的冬菇汤包,脱胎于镇江汤包和武汉四季美汤包,又区别于上述汤包的风味,它有吸收了镇压江汤包和四季汤包的精髓,加以改进提高,形成具有柳州独特风味的冬菇汤包。
牛鲜子
是柳州风味小吃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清真(回民)小吃品。建国成立前会曾由沙街(今柳江路)的马记清真馆经营,或街头巷尾叫卖。制作讲究,层次分明,香酥、韧滑,油而不腻。
交通信息柳州至金秀:8:00——14:00每隔一小时一趟,行驶时间约4.5小时。再转乘当地旅游车到达景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