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基准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river baselevel

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又称河流侵蚀基准面和侵蚀基准面。1857年美国J.W.鲍威尔首先提出此概念。河流基准面分为总侵蚀基准面和地方侵蚀基准面:①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河流汇注海洋,海平面就是这些河流的总侵蚀基准面,一些人则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诚然,有些河流或河段的下切侵蚀深度可在海平面以下,但其侵蚀的深度仍然受着海平面控制。②流域内还存在着一系列局部或地方侵蚀基准面,如支流注入干流,干流的水面成为支流的侵蚀基准面;河床中的坚硬岩石亦可作为其上游河段的侵蚀基准面;注入湖泊的河流,湖面大致为该河的侵蚀基准面。这些侵蚀基准面不仅本身不断变化,而且存在时间较短,影响范围较小,统称为地方侵蚀基准面,又称为暂时侵蚀基准面。河流的发育受其基准面的控制,基准面上升,水流的挟沙能力降低,就会发生淤积作用;基准面下降,河道比降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并由下游开始向上游发展,发生溯源侵蚀。溯源侵蚀在河流纵剖面的塑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河床在经历一定时间的塑造过程以后,便能取得一定的断面和坡降,使来自上游的水和泥沙都能通行无阻,即侵蚀和堆积达到平衡状态,这时纵剖面呈现一条圆滑的凹型曲线,称为河流均衡剖面。当流域因素有了改变,河流的河床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来沙多了即堆积,来沙少了即侵蚀,最后取得新的平衡,这便是河流自动调整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