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高青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孟繁国主编 孟庆尧副主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5年 5000册 1350千字 731页 398.00元

ISBN 7―101―04921―4

《高青县志》始修于2003年4月,2005年12月印刷出版,历时2年零8个月。该志时间断限为1978至2004年。全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5部分组成,专志共设22编,依次为:建置区划、自然环境、人口、政党群团、政权政协、政务、政法军事、农业、林果业、水务、工业、油区、开放开发、商贸、财税金融、城建环保、交通邮电、经济综合管理、教育体育、文化科技、卫生、社会风情。

高青县位于淄博市北端、黄河下游的冲击平原上。黄河沿北部边缘过境,境内长度为46.92公里。2004年,全县总面积831.3平方公里,人口36.1万人。境内资源丰富,环境优美。黄河、小清河、支脉河、北支新河四条大中型河道横贯东西。开发中的高青、正理庄、大芦湖三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4亿吨,花沟、正南、高北三个天然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5亿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21.3%,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也是全省菜篮子工程基地县。

境内农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居于基础地位。传统的粮经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和水稻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生产力得到了空前解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1978至1984年,粮食总产由8.05万吨提高到12.87万吨,棉花总产由0.12万吨提高到2.45万吨,农业总产值由5298万元提高到20733万元。棉花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990年后,高青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立足优化产业结构。200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61亿元,粮食21.94万吨,棉花2.33万吨,瓜菜58.14万吨,肉类2.53万吨。

1978年,高青县工业仅有纺织、地毯、食品、油棉加工等几个工业门类,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企业缺乏生机。1984年,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企业“吃大锅饭”的格局。进入21世纪,高青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至2004年,全县共引进投产、在建、签约项目744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27.5亿元。是年,全县工业形成了纺织服装、食品酿造、油棉加工、机械铸造等十余个门类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9.6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4亿元。7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66亿元,利税2.67亿元。

到2004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330公里,形成了四横六纵一环的公路交通网络。全县电话用户为8.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4万余户,互联网用户1.2万余户。全县完成中小学校舍改造,建成教育初步现代化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科技进步明显加快,被国家科委评为科学技术工作先进县。完成唐坊镇、木李镇卫生院改貌和250处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水平显著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994年起,开展创建全国模范油区活动,油田和地方实现双赢发展。全县社会治安良好,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双拥工作扎实深入,1999年被国家民政部评为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县。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创建活动,1999年、2001年、2004年,高青县连续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