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出版时间:2009年6月1日

定价:18.00元
书号:ISBN978-7-80231-652-2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黎黍匀
字数:136千字
经销:全国新华书店
《系统深层排毒》作者为营养学家黎黍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本书论述了慢性病综合发病的机理,从毒素角度论述了防治的重要性。对于系统积蓄毒素的体质,有浅层、潜伏层、深层毒素,通过断食、食物、经络等方式排毒是普遍的方式,而一些深层的毒素也正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量子医学的应用,也在排毒领域带来新的前景,如何有效利用量子医学技术促进深层的排毒效果,成为未来一个别有天地的领域。作者黎黍匀将毒素的定义、系统形成的观点、量子医学的历史和中西医技术的结合等领域进行了富有建设的研究。
全书目录《系统深层排毒》前言
第一章 一人10种病
一 笛卡儿误导我们的健康
二 慢性病报告
三 慢性病发生的研究
第二章 全身蓄毒
一 什么是毒素
二 毒素的危害
三 生活的地方
四 全身危害
第三章 慢性病与蓄毒
一 不能忽视的营养有害
二 扁鹊故事
三 慢性病的特点
四 毒素与慢性病
第四章 不同层次的毒
一 浅层毒素及排毒方法
二 中层毒素及排毒方法
三 深层毒素及排毒方法
第五章 量子技术
一 量子力学史
二 量子技术
三 量子医学
四 国际医学应用
五 顺势疗法
第六章 中西结合的排毒探索
第七章 医学临床观察
第八章 清调补
一 清调补总则
二 食疗药膳总法则
三 食疗药膳的饮食禁忌
四 食物、药膳治疗方子
附录1 各种毒素来源大观
附录2 全球排毒方法列表
附录3 关于肺功能是否衰退的测试题
附录4 肠道老化的测试题目
附录5 量子医学研究论文的文献目录
附录6 量子力学发展大事记
行业评价《系统深层排毒》:中国排毒第一书

作者 评书人
欣闻《系统深层排毒》一书出版,接到样书即迅速阅读完毕。好书不需特赞就是赞,劣书即使赞美也是劣书。有几点非同凡响的感慨,否则难体现作者书后经典的精彩。
排毒书籍琳琅满目,但是目的不一。总是让人感到书籍的飘忽成分过多,难以从本质把握毒素的内涵,这一直是个遗憾。而有的人士则完全否定了毒素的存在,认为毒素仅仅是销售的定义,而非健康范围。这又走了极端。我们很难得到有效的认识毒素的概念、毒素的来源、毒素的危害、毒素的分布、排毒的方法。今天始有豁然开朗之感。《系统深层排毒》的作者黎黍匀,则以大海般的知识,挥洒自如,将毒素的内涵演绎的如此多姿多彩,遥盼生姿。
首先,作者将思想的毒素无情地揭示了。如果一个人无法在思想方面定义毒素的内涵,是很危险的。不免对毒素产生偏见和狭隘的见解。而思想的毒素却是无形无色无味地入侵人体而不觉。譬如迷信对人的毒害,譬如偏执对人的误导。一直以来,对于笛卡儿我们拥有超凡的崇拜和敬意,因为不但他的学识渊博,而且是影响了人类400年左右而屹立在各种教材当中,为世代所膜拜。譬如高中的解析几何。一旦思想受到影响,人们对待事物的眼光就大同小异了。笛卡儿对当代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是分解思维模式。
比如看人,你不是看到一个“腰若琉环素,指如削葱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的美女,而是看到一个手脚、肝脏、肺、肠道、大便形态等分析的一个女人,说多恶心就多恶心。但是这样的看法却影响到每个人。这就是所谓的医学解剖学哲学。凡是研究对象都可以分解为更多的细节和部分,然后研究这些部分可以得到整体的认识。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然而,我们却进入了这样无理的思维去理解身体、理解疾病、了解健康了。于是,毒素的问题也就失去了警觉。我们已经从作者前面的一本书《肠胃决定健康》,已经将整体与部分、机器与人体分析透彻。人体不是笛卡儿说的可以随意分析、换器官的机器,而是非常精密的神秘系统。如果我们无法认识到这点,就无法理解作者对毒素的分析了。正因为人体是一个系统,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干扰互相促进的系统,所以,当外来物质不良地干扰人体时,系统就表现不同的警觉信号,这些物质才是真正的所谓“毒素”。作者从思想的高度来引导我们认识毒素定义,果然是深度决定高度。如果我们不从思想高度认识毒素,我们将忽略大量对人体有不良作用的因素,健康将被不断消磨消耗,直到衰竭,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其次,作者通过对疾病的发生顺序,从健康到疾病过程的分析得出了毒素合理、科学的定义。当然是让我们对毒素有了清晰的分界和把握。《系统深层排毒》书中对毒素进行了科学探索:
“毒素”在这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首先是一种物质或者是一种形态。比如病毒是一种物质,噪音是一种形态;长期压抑的情绪导致体内代谢混乱,情绪也是一种形态类的“毒素”。
其次是毒素具有长期损害性也具有短期伤害。比如污染的水质,你喝一次也是毒,喝一年也是毒。
再次是毒素具有能使人体机能不断损伤、健康逐渐受到损害的能力。严重了就会威胁到人的生命。
最后毒素具有入侵人体后主动损害的特性。一旦人体接触到它们,就容易被它们以外部或者以内部的方式主动损害人体的健康。比如污染的空气被吸入体内后,空气中可以损害健康的颗粒物质,就会停留在体内,不断地损伤器官,而不会自动离开。
所以,毒素应该是指以物质或者其他形态的方式,入侵人体后通过外部或内部途径,对人体机能进行长期性或短期性损害,达到危害健康、破坏正常机能目的的成分和因素。
有学者把毒素分为外来之毒和内源之毒。
外来之毒如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生物毒物)。有蛋白毒素和非蛋白毒素。包括植物毒素、细菌毒素、动物毒素和真菌毒素等。
许多毒素如蓖麻毒素、海藻毒素、肉毒杆菌毒素A型、葡萄球菌肠毒素B型等被作为或研究要将其作为战争新毒剂。天然毒素很早就被当作武器使用,二次大战时,英、美生产了1700kg蓖麻毒素粗品,其毒性为光气的40倍。美国秘密贮存了海藻毒素。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对毒素研究都很重视,据资料显示,美国贮有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杆菌毒素、牡蛎毒素、白环蛇毒素、绿脓毒素和马钱子毒素等6种;前苏联贮有蛇毒素、河豚毒素、肉毒杆菌毒素和真菌毒素等。
内源之毒就是指人体内的有害物质。人体内毒又分为外来毒和内生毒。
外来毒:指外在的环境污染带来的有害物质,如空气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尘埃等)、水污染(工业及生活污水等)、食品污染(农药、化肥、食品深加工等)、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毒害我们的身体。
内生毒:指人体内在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不断堆积所产生的毒。代谢的废物产生的有害产物有乳酸、酮酸、尿酸、自由基等;还有身体体内的多余脂肪、老旧坏死细胞、癌细胞等。
为了清晰了解毒素的内涵,作者还将毒素的来源专门制作了一个表,详细列举人类健康面临的毒素威胁来源,如此的剖析,将毒素概念和外延,详尽解说,非一般人可为,这确实是营养界之喜。
其三,说明毒素容易,如何应该却非易事。作者将毒素的危害按照新的思想模式分析,认识毒素的危害是系统性发生的,这样的观点无疑是回归了理性轨道上。大量慢性病的调查已经证明是系统性发生的。当人们对疾病的预防只停留在单一因素,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作者不但指出了毒素来源不单一,而且指出毒素危害的系统性,并引起系统性疾病。这为预防疾病带来新的解决方式。毒素分浅层、中层、深层,自然排毒的方法因人而异了。参与过作者关于毒素的健康讲座,对毒素的性质作更通俗讲解,那就是水溶性毒素和脂溶性毒素。
我们都知道,溶化于水的毒素只有多喝水就可以轻松排毒了。但是,溶化于脂肪的毒素呢,却不能轻松了。你看看减肥的困难就知道了。脂肪不容易排除出体外,那么,溶化于脂肪的毒素就容易沉淀,不断危害人体了,时间可以达到10年以上!难怪,越肥胖,毒素越停留多。喝水排毒的观念就这样被作者轻松击破,因为有的毒素是不能喝水就排出的。那么怎么办?只能是以“油”排油!这就是通过食疗、草药等精华油达到排毒效果。这是如何的新鲜和新奇啊!我们就明白了为何有的青菜用水清洗,毒素是无法排除的,因为有的农药是脂溶性的。所以,减少农药使用和购买农药类蔬菜水果成为我们的新的思考方向。
同样,对于断食排毒等方式,我们也清晰地发现,对于脂溶性的毒素,就不那么彻底有效了。这就是作者根据原理评价了全球30多种排毒方法的目的,并详细列举给我们知道。简直是一部排毒的百科全书。越看越醇香,越看越出味。
其四,既然作者有如此的功底,自然不单一解释毒素而已了。果然不出所料,作者试图通过本书把量子医学和中西医学进行了思想高度的统一。在担心的同时不免多化心思看看是如何达到的。看完之后,不仅欣喜,果然能够把思想统一在一起。作者提到的橄榄模型,正式描述了中医西医和非医人士的观点模型。
1、量子不是颗粒,该观点已经把所谓的炒作商业作了宣判。量子是一种能量单位,大约等于6.0X10的负34次方焦耳。而一些企业将量子解释为电子之后的颗粒。
2、量子发射伴随光子辐射,而一个器官是否正常就可以观察光子辐射是否正常来发现。非正常器官将大量辐射光子。
3、通过测不准原理,我们发现了原来我们的眼睛就可以干扰到水、电脑、书桌、笔墨等的内部结构,只是要观察到这些物质的变化你要变化到一亿分之一微小才可以发现。把人与自然有机联系起来。
因此作者提出,量子医学领域可以发现所有物质互相干扰互相影响,而西医的终极目的就是不断细化不断微观下去,最终发现将是人体与自然的一切有密切关联,回到系统观点。而中医的极端发展就是宏观的关系,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最终归宿。
处于中间的观察者,其实就是中西不研究透的人群,占了大量。
于是两端为中西医,中间为非研究者,成为一个完善的橄榄模式,精妙!实在是精妙!
越看越有味道!如何领略其中的细节,已经无法一一列举,只有自己投入阅读才可以明了体会到。
如何品书,确实是一件智慧的事情。当今关于毒素的书籍,难有超越此书者。
量子医学王朝量子医学定义全部内容来自本书《系统深层排毒》第五章、第六章。本书把量子医学涉及的所有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医学定义
量子医学是在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生物医学的影响和渗透下

萌发而出的。早在1944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就试图把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如今,已经发展为可以用量子力学原理来阐明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并且进一步阐明细胞的分化和新陈代谢的机理、遗传和变异、衰老和癌变、药物的应用等领域。2007年量子医学与草本植物的应用相结合,是量子技术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
量子医学的定义就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了量子生物学、量子药理学和生命信息学,利用微观状态的电子波动、辐射、能量等形式,对机体进行综合、系统、全面、发展性地预防、调节、诊断、治疗、康复的学科。起源发展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以解决黑体问题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解释了光电效应
1910年,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超导现象被发现
1913年,玻尔原子模型被提出
1915年,索末菲修改了玻尔模型,引入相对论,解释了塞曼效应和斯塔克效应
1918年,玻尔的对应原理成型
1922年,斯特恩-格拉赫实验
1923年,康普顿完成了X射线散射实验,光的粒子性被证实
1924年,爱因斯坦推导出了普朗克的黑体公式。2001年,3位分别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因为以实验证实了这一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4年,德布罗意阐述了物质波理论。
1925年诺贝尔奖获者海森伯格提出量子论的不确定原则。同年,海森堡提出的矩阵力学理论。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物理学纪事》上连续发表了6篇论文,宣布了量子力学的第二种形式——波动力学的诞生。这个方程后来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1927年,德布罗意和革末通过实验证明了电子的波动性。同年,G.P.汤姆逊,在剑桥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了电子的波动性。电子是一种波。他们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
薛定谔却发现,海森伯的矩阵力学和他的波动力学在数学上居然是等价的。此时,泡利也独立地发现了这种等价性。之后,狄拉克进一步把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统一起来。
玻尔提出“互补原理”,这就是电子“波粒二象性”的研究。它连同波恩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不确定性,三者共同构成了量子论“哥本哈根解释”的核心,影响至今。
192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狄拉克解决了物质在高速运动时的量子理论。
1930年以后,量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处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半导体的原理,为晶体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之后,量子理论在物理学、化学、半导体、微电子、芯片技术、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广泛的应用。
1932年,后来成为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利用希尔伯特空间等数学工具,证明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之间的数学等价性。
1944年,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试图把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1948年,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丁、威兼·肖克利和瓦尔特·布拉顿根据量子理论发明了晶体管。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方面问题的能力。同时为量子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1980年,核磁共振应用临床医学领域。而生命信息检测仪也随之出现。
1990年,美国、日本、新西兰开始研制量子共振技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研究。
2009年,中国营养学家出版了《系统深层排毒》一书,首次将量子医学研究系统化、科学化,修正和重新定义了量子医学的科学概念。对象特点量子医学的定义就说明了它的研究方向和对象是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因为量子医学通过量子力学的拓展,以量子技术方式介入医学领域的学科,所以,把人类的医学研究直接从宏观状态进入微观世界。
在看得见的世界,一切物体或粒子的运动都遵循宏观物体运动的牛顿力学规律。在看不见的世界,反映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理论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决定原子核周围电子及各种超微粒子运动和性质的自然法则。量子就是生物体中电子运动所产生的磁能和超微粒子所产生的能量。其实,将能量分化为量子现象,是微观世界一切粒子变化的普遍规律。因为微观世界中一切超微粒子都属于量子层次领域的。而量子医学是在医学领域研究疾病在微观状态发生状态和规律的。
量子医学的特点就是:
1)量子医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2)量子医学是通过研究发现电子等微观状态的颗粒遵守量子化规律,并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学科。
3)量子医学基于电子、光子等微观颗粒量子化特性,开辟医学新时代。
4)量子医学强调人体的整体性质,认为任何人、事物都是一个系统联系的有机体,这些系统在微观世界中按照量子化规律进行交互、影响,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特点。主要内容量子医学是建立在利用电磁辐射与人、动物和植物世界相互作用基础上的一个全新的学科。量子物理学研究电磁场的辐射,因此,量子医学的本质是电磁场,及通过测定分析生物体所释放的振动频率大小(即微弱磁场波动能量),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医学,亦称波动医学。要建立“量子医学”,就要突破宏观进入微观来研究生命体,例如量子生物学的研究,必定从量子层次研究掌握疾病的量子变化规律。如以量子层次的量子运动变化来诊断和治疗疾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说道:“只有量子力学能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化学键的特殊作用。”量子医学包含了微观世界的医学哲学观、微观状态器官粒子运动的规律、精确预测体质微弱变化、阐释微观状态下疾病成因与原理、阐述学科在量子态下的运动特征等。思想核心量子医学是建立在量子技术、量子哲学的基础上的医学新学科。量子技术让我们可以在微观状态进行人体健康的研究和探索,而量子哲学却可以让我们在一个系统中,整体、联系地看问题。所谓量子哲学就是把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并从整体出发研究各要素组成系统的方式。我们把宏观世界先定义出来,一般是指空间线度在10的6次方厘米以上的物体或粒子世界,人体细胞能用显微镜看清,属宏观世界。而10的7次方厘米以下的物体或超微粒子世界,例如中子、质子、电子等,则属于微观世界。
量子医学的思想核心就是以系统观、整体观揭示微观状态下粒子运动的规律。量子医学的出现,使得医学可以清晰地从微观走向宏观,从宏观走向微观,阐释了宇宙万物本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在量子哲学领域,根据海森堡不确定原理的研究,发展了系统医学的哲学观点。海森堡发现,用眼睛观察电子的时候,在这个缩小了1亿倍以上的世界里,实际上就是利用光子去看电子,因为光子比电子大很多,可以在接触到电子的瞬间把电子撞开,无法得到确定的结果。此外,如果测试一种行为准确了,那么另外一种行为就不准确。比如说你测试电子是波,那么电子就无法测试到微粒性,相反也一样。所以他的研究让波尔发现了电子既有波动性也有微粒性。从物理意义上是让人悲伤的,但是从哲学领域来讲却是值得高兴的。因为我们终于发现,人、仪器、待观察的电子其实在微观世界都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也就是说,我们和仪器、观察对象几乎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什么独立、不联系的说法存在。比如你用眼睛看水,水的电子就被你的眼睛放出的光子影响,开始有变化。只不过我们无法马上缩小到电子的大小看到而已。
而证明这个现象的就不得不提日本的江本胜博士。从1994年起,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连续数年利用高倍显微镜拍摄各地水结晶的照片。人类现在已经迈入量子时代。量子力学的实质就是研究微观世界原理的学科,很多研究的结论几乎都颠覆了宏观世界研究得出的结论。量子力学理论不断得到印证,也不断得到创新:哥本哈根三大定律、多宇宙、隐变量、系综、自发定域理论、退相干历史、多精神解释、交易模型、量子线性叠加规则失效猜想……
这些新理论不断被创造出来,但是也因为都不完善而不断产生新的争论。而量子医学揭示的思想理论,就是系统、深层、整体地看问题,然后通过微粒子的描述统一起微观与宏观的世界。这将给中医、西医带来全新解释。医学价值量子医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量子医学首次实现医学研究从细胞层次推进到电子微粒层次,将微观状态下人体器官运作规律展示,使得人类医学获得更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微观状态下运动的微粒,通过以量子形式释放能量,达到量子化事件的发生。
2)量子医学首次解释明了微观状态的医学模式和宏观状态的医学模式区别。宏观状态下,人类的医学研究有所局限,尤其在预防方面。而量子医学的出现,能够将微观状态的疾病表现前瞻性测探到,使得疾病的预防与检测变得如此的细致和精确。
3)量子医学的出现,消除了所谓医学领域的哲学争论,不再存在所谓对错问题,而只存在视野角度不同的本质区别。比如中医属于宏观视觉的观点,而西医偏向微观视觉的观点,二者的立场决定结果的观察差异。而量子医学可以使得二者的联合、关系、影响变得如此地关系密切,基本上无法让人能够从心理上马上接受。
4)量子医学通过以生物光子的角度来研究疾病的形成、消退、异常、转好等阶段,让微观状态下的微粒和宏观的症状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物光子学法则,当生命机体组织细胞的超弱光子辐射不稳定,如生物光子辐射增加或减少,将导致邻近细胞生物光子辐射的紊乱,人体就会产生病变;而当生物光子辐射正常,不管是通过拽引方式(就是细胞自动产生调节到正常态的现象)还是外磁场形式,机体就表现健康状态。
如生命中的量子事件: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出发,连续的生命过程是由间断的,也就是非连续的,相对独立的基本事件构成的,那么这种基本事件就可以称为量子事件。从这个角度出发,生命中的量子事件几乎无处不在。
1)单分子或离子层次,比如构成生物大分子的核酸,氨基酸,以及生物大分子如抗原与抗体,配体与受体等以及电解质离子等,这些分子或离子都符合量子的定义。
2)多分子或多离子层次。这在医学中已经有典型的描述,比如神经末梢的突触间隙,神经递质通过囊泡的胞裂外排进行量子化释放,每一囊泡约含有1000~50000分子乙酰胆碱或约10000分子去甲肾上腺素。而且量子释放可能是细胞受激释放的普遍规律。此外神经或肌肉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是由离子通道的激活造成的,这种细胞膜内外离子的转运也具有量子化的特征。
3)单细胞层次。任何细胞的功能都具有量子的特征。
4)多细胞层次,比如Frost提出骨改建的基本多细胞单位,以及McKibbin提出的初始骨痂反应等。以骨折愈合为例,McKibbin提出的初始骨痂反应实际上是发现了骨折愈合过程的基本量子,骨折愈合过程可快可慢,可进可停都是因为初始骨痂反应实际上是非连续发生的间断事件,否则就无法解释骨折愈合的各种现象。
量子化不但是物质间能量交换的基本规律,也可能是生命系统内外信息交换和储存的基本规律。比如人的各种感觉,包括视、听、嗅、味,触、痛、温热等都是通过神经纤维传入中枢系统的,这种感觉的传入具有明显的量子化特征。首先各种感觉是通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来进行传导的,对同一个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形及幅度不因外界刺激的强度而改变,只要达到阈值就会发生,神经冲动不但在产生时具有量子化特征,在传导时具有不衰减,不融合性。因此有理由认为人体对各种感觉信息的储存也应该是量子化的,感觉量子是人类认知与思维的基础。由于相同的感觉量子反复地传入,中枢神经细胞对相同的感觉量子基本会产生相同的细胞反应,这种对感觉量子相同或相似的反应可能是记忆和思维的基础。因此量子化思维可能是破解生命之谜的必由之路,在骨折愈合机制问题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实际上,微观世界中,所有的生物体都极带有微弱磁场,这种磁场是由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而产生的,并且在这微弱磁场能量中,带着不同的健康或疾病的信息,把这种不同微弱磁场能量即振动频率加以量化。应用前景在1999年,在剑桥牛顿研究所举行的一次量子计算会议上,物理学家希望能够对以上的理论作一个调查,看看那些理论比较受欢迎。这次是哥本哈根4票,修订过的运动学理论4票,玻姆2票,而多宇宙和多历史加起来得到了令人惊奇的30票。但更加令人惊奇的是,竟然有50票之多承认自己尚无法作出抉择。在宇宙学家和量子引力专家中,多宇宙理论受欢迎的程度要高一些,据统计有58%的人认为多宇宙理论是正确的理论,而只有18%明确地认为它不正确。
但是,一点也没有关系,量子力学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争议不断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目前受用最广泛的学科。比如人们使用的MP3、电脑、微波炉、医院的体检仪器等,其实都是依赖量子力学制造出来的。所以,即使你不懂也可以快乐地享受它带来的好处。当你在电脑面前阅读书籍的时候,其实你已经享受到了量子力学带来的舒适:你的电脑就是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制造出来的。同样,在你要饿的时候,想煮点什么,打开微波炉的时候,量子力学又对你微笑了,微波炉也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制造出来的!可以说,没有量子理论的发现和应用,就没有20世纪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现代生活。
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的量子医学,将全面改变人类医学的架构。量子医学在未来将在中医理论全新阐释方面带来积极意义。如阴阳理论、五行理论、经络理论、气血本质理论等方面可以获得新的解释和印证。
量子医学将在医学检测领域大展身手。医学家们发现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以获取人体内水分子分布的信息,从而精确绘制人体内部结构。物理学家保罗·劳特伯尔于1973年开发出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并且应用他的设备成功地绘制出了一个活体蛤蜊地内部结构图像。
1980年核磁共振应用于临床医学,生命信息检测仪也随之出现。以量子生物物理为基础依靠,依靠生物自然生理的反馈反应的信息,利用混沌数学及傅立叶分析系统转换成数字化生物电磁性信息,从而得到生物体有关身、心、灵具体的健康或异常信息,并做到出全方位的健康检测和调节。量子共振检测仪是测定电子运动产生的磁场和基子群发出的能量,两者可归纳为量子。这种技术称为量子解析法。
在20世纪80年代未,美国开始将量子医学用于临床诊断,之后迅速在日本、德国等国家得到发展,我国对量子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量子检测仪,即Quantum Bestron,它具有亚健康状态的早期预测分析、肿瘤的早期发现分析、药物筛选及药品开发的分析等功能。国内很多医院已经使用该类仪器。
量子检测仪原理
1、辨别疾病前兆。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肿瘤、等各种疾病的潜伏期隐患及疑难病检测。
2、识别先天及后天的疾病毒性物质。如细菌、病毒、放射性毒素、药物毒性、遗传因子、预防接种、过敏性体质等。
3、区别脑波变化的不同形态。如记忆力和判断力的强与弱、睡眠状态的好与坏、意识形态的是与否等。
4、鉴别食物和药物的疗效性符合度。
量子检测仪功能
1、医学领域:预报发病前兆及症状-适合健康普查和疑难病筛选,发现早期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等各种疾病和潜伏隐患。
2、医学及保健:鉴定各类药物和食物的成分、疗效和毒副作用以及配方组合开发;QRS功能是基于设备本身为超高灵敏度微弱磁场能量检测装置,可从仿生学角度对人体各脏腑器官逐一对症配制具有磁波性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清除体内混乱磁场垃圾的人体磁场校正水(量子生命液)。
3、量子检测仪的治疗功能:经络系统平衡;器官系统自动频率治疗;解毒功能;过敏治疗;本草频率共振处方;营养素均衡处方;抗衰老治疗;美容减肥功能;电子针灸功能。
4、其他领域:检索食物中毒诸种原因因子;测定水质、土质;鉴定农药残留体及添加物;测试工业产品、建材产品的有害成分对人本的影响;测定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3年,保罗·劳特伯尔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彼得·曼斯菲尔因为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方面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学键的改变,究其源必然是量子力学范畴量子层次(主要是电子)的结构改变。基因图谱的破解,生物学虽已先于医学突破宏观,开始进入分子层次,但要揭示生命之迷,同时治疗人类的各种疑难不治之症,还需要从分子层次深入到电子的量子层次。量子医学是建立在量子力学、量子生物学、量子药理学和生命信息学基础上的现代医学新门类。它将医学从细胞层次推进到了构成人体的基本微粒子―量子态层次,并且进一步阐明细胞的分化和新陈代谢的机理、遗传和变异、衰老和癌变、药物的应用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