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NA单倍群O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群O和N是具有近似遗传特性的一组,是K类的子类别。

O类(M175)估计3万5千年前首次出现在西伯利亚或中亚东部。

分布区域:

东亚和东南亚80-90%的人属于O类型。M175在西伯利亚西部、西亚、欧洲和非洲几乎不存在,在美洲则完全不存在。O类型在以下区域占主导地位:南亚、中亚和大洋洲。

单倍群O分为O1、O2和O3三个子类。

◆O1a-M119

南岛语族(包括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及波利尼西亚各语支的语族)、南方汉族、壮侗语系

◆ O2a-M95

南亚语系(南亚语系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越南、老挝、缅甸、 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南部还有印度尼科巴群岛和比哈尔邦等地区,包括孟-高棉语族和蒙达语族两个语族)、壮侗语系、马来、印尼、马达加斯加,部分存在于南亚、东南亚、东亚和中亚

◆O2a1-M88

哈尼族、畲族、傣族、柬埔寨人、越南人,部分存在于羌族、彝族、瑶族、苗族、台湾原住民、四川汉族、广东汉族、广西汉族

◆ O2a1a-PK4

以较低频率存在于普什图人、尼泊尔塔鲁人和印度的一些部落

◆O2b-M176

韩国人,部分存在于蒙古族布里亚特人、达斡尔族、中国鄂温克族、北京汉族、赫哲族、印尼人、日本人、满族、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琉球人、锡伯族、泰国人和越南人

◆O2b1-47z

日本人和琉球人,部分存在于印尼、韩国人、满族、泰国人和越南人

◆O3-M122(O3为中国汉族的主体构成)

东亚和东南亚,大洋洲南岛语系,部分存在于中亚

(汉族32.5%-66%,苗族70%, 畲族63%、瑶族53%,土家族53%,越南人41%,满族38%-43%,韩国人32%-47%,藏族33%,彝族33%,马来西亚人31%,回族/东干族20%-40%,波利尼西亚人25%-32.5%,密克罗尼西亚人18%-27.4%, 鄂温克族24%,蒙古族22%,壮族16%,日本人16%

◆O3a3c-M134

藏族,部分存在于东亚和东南亚

◆O3a3b-M7

苗瑶语系,部分存在于汉族、布依族、羌族、鄂伦春族、土家族、傣族、马来西亚原住民Orang Asli人、印尼南苏门答腊巴塔克人和台湾原住民泰雅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