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斯·塔金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布斯·塔金顿(Booth Tarkington,1869-1946年),美国小说家及剧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印第安纳来的绅士》(The Gentleman from Indiana)(1899年),描写一位乡村编辑反抗政治腐败的故事。他在三部曲《混乱》(1915年)、《伟大的安伯逊家族》(1918年;1919年获得普利策奖)以及《中部人》(1923年)中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一个中西部家庭三代人的影响。《寂寞芳心》(1921年;1922年获得普利策奖)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讲述的是一位来自中下层家庭的浪漫女孩幻想破灭的故事。塔金顿出生于印第安纳波利斯。他在普渡大学就读了一年之后就转学到普林斯顿大学,但没有获得学位就辍学了。1902-03年他担任印第安纳州众议院议员。

《彭罗德的十二岁》

代表作《博凯尔先生》(Monsieur Beaucaire)(1900年),是塔金顿的短篇小说,讲述了18世纪一位假扮为理发师的公爵的故事,塔金顿以此书改编的戏剧广受欢迎。《家乡来的男人》(The Man from Home)(1907年),讲述一位诚实天真的美国人在复杂的欧洲环境下生活的故事,是一部过度伤感的著名戏剧。该剧是塔金顿与哈里·莱昂·威尔逊的几部合著作品之一。

在《彭罗德》(1914年)中,塔金顿塑造了一位12岁男孩,与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十分相似。在《17岁》(1916年)中,他以幽默而同情的口吻描写了初恋的创痛。讲述美国男孩彭罗德12岁这年过得非同寻常,这是他童年恶作剧事业的高峰,在这一年里他荣获“全城最糟糕男生”的称号。因为他弄砸了《圆桌骑士》的表演,说弥天大谎,上课走神,不受女生青睐,自制天花药水给伙伴喝,唱难听的歌曲,用沥青制造儿童大战,赶走追姐姐的牧师……事故频频发生,名声逐渐扩大,冒险不断升级,幽默层层叠加。在一连串马不停蹄的事件中,作品试图对12岁这个特殊年龄段的成长以及更广泛的成长问题做出探讨。彭罗德的“烦恼”,并不是表面可见的恶作剧带来的惩罚,事实上,彭罗德是在找寻一种对自我的定位,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之初的懵懂和迷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