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英豪原名土崤、土壕,自古为渑池重镇。1958年建英豪公社,1984年1月改称为乡。1990年4月撤乡建镇。1998年5月新建移民村:英新村。至2000年,下辖英东、英西
、东马村、谷水、西庵头、西曲、槐树洼、苇园洼、姜王庄、后营、周家山、翟延、王沟、水源、寺庄、寺庄坪、西英豪、东七里、东城南、王都、西城南、王家坪、富村、吴窑头、南马村、牛王岭、上曲、孟窑头、英新(1998年从南村乡、坡头乡移民迁建)等29个村委会,117个自然村,214个村民小组,8214户。全镇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2725亩;总人口35507人,其中农业人口30549人、非农业人口4958人。
交通状况英豪镇交通便利,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贯穿东西,英西(英豪~西村)公路、英张(英豪~张村)公路自东南向西北穿过,西城南~310国道的水泥路连接高速公路观音堂出口。1999年聘请河南省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专家,完成小城镇建设近、远期规划编制工作。至2000年,完成了镇中教学楼、英豪中心法庭办公楼、镇财政所综合楼、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综合楼等的建设,建成一纵两横三条街道。镇区面积达4.7平方公里。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成商贸市场和果蔬批发市场,建筑面积5200m2,设有蔬菜小区、果品小区、服装小区、日杂用品小区、饮食服务小区和畜禽交易小市场等。
经济建设1986年前,英豪农业经济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80年代后期,开始种植烟叶、苹果等经济作物。200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28700万元,财政收入达3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0元。1998年全镇综合经济实力位于三门峡市76个乡镇第28位。农业生产,主要是小麦、玉米、豆类、蔬菜、烟叶、牧草、果树等。1996年在全县率先推广小麦沟播技术。1998后,发展以紫花苜蓿为主的牧草业,截至2000年共种植牧草5000亩,配套饲养奶牛、肉牛、羊、兔等。大家畜年出栏5500头,年肉类产量达35万公斤,年鲜蛋产量达13万公斤。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主要分布在英西、苇园洼、谷水、东七里等村。建成王都、西城南、王家坪5000亩生态农业园区、4.5万亩小麦高产开发良种基地和7000亩优质烟叶种植基地等。乡镇企业,1986~2000年,建成以火车站为东工业区和北洼310国道沿线的北工业区。东工业区有矿产公司、渑池县第二水泥厂、电线厂等企业。北洼工业区有常乐奶业公司、洛阳富兴集团英豪水泥制品厂、乐万家食品厂、英豪化工厂等非公有制企业。2000年,乡镇企业入库税金达460万元。特色经济,英豪镇交通、通讯便利,是全县耕地面积(72725亩)最大的乡镇,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和绿色环保型农业。境内主要矿藏资源有煤、铝矿石、石灰石等10余种。奶牛养殖是英豪镇的支柱产业。主要特色企业是:渑池县常乐奶业集团公司(详见乡镇企业卷)、英豪富兴水泥制品厂(1999年建,是镇政府和洛阳富兴水泥制品总厂联办的股份制企业、三门峡市规模最大的水泥制品企业。主导产品为直径200mm~2000mm的高压涵管、400mm~1400mm输水管、各种型号的电线杆和排水管、道牙、护栏等)、渑池县豫西轻质耐火材料厂(1996年元月建,是以生产高铝耐火砖为主的民营独资企业,产品为3大系列100余个品种高铝耐火材料)、英豪镇轻质碳酸钙厂(2000年8月建,非公有制企业企业)、渑池县第三造纸厂(属镇办企业,主要产品是高强度瓦楞纸、茶板纸)、英豪镇办煤矿(年生产原煤2.5万吨)、乐万家食品厂(主要生产饼干、月饼等高中档糕点)。
人口、规模至2006年,全镇总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68315亩。辖32个行政村,127个自然村,9736户,2006年总人口35452人,其中农业人口29003人,非农业人口6449人,境内除居住有汉族外,还有回族及少数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全镇GDP达到4.4亿元,全年农业增加值完成11250万元,非国有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完成11478万元,实现利税6385万元。非公有制入库税金完成1325万元,财政收入完成9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700元。
科教文化科教文化事业方面。2000年全镇有中小学校49所,174班,教师311人,在校学生4896人。1986~2000年,先后筹资450万元,建成了23个村委会教学楼。2000年镇有影剧院1座(可容纳观众1400人)、文化站1个、高标准文化大院6个、文明学校30所。有镇中心卫生院1所,设病床41张,有医务人员48人。各村有卫生室32个。有兽医站1个,兽医10人。1986~2000年英豪镇先后被授予省“百强文化站”、市级“文明乡镇”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