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也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朱也森,男,l946年3月出生,江苏省海门市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麻醉学教研室主任、麻醉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华口腔医学会麻醉学组组长、中华麻醉学会临床学组委员、上海市麻醉学会委员、美国ASA会员和欧洲ESA会员,《中华麻醉学杂志》审稿组委员、《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委。

主要经历969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毕业,同年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至今,

1991年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90—1992年赴法国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学附属医院进修,

1992年任麻醉科主任,

1993—1997年任副院长,

1996年任教授、主任医师,

1994年任硕士生导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和整形外科麻醉

主要业绩从事临床麻醉工作33年,富有口腔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麻醉各类重大危重和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和抢救经验,包括口腔、颌面及颅面恶性肿瘤根治后修复、颅颌面严重畸形修复、头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血管瘤、淋巴管瘤切除、烧伤后疤痕挛缩致严重颌胸粘连修复等手术,深得同行、病家的信赖与好评,多次受到新闻媒体的表扬。

朱也森

已发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TII)的研制与在困难插管插管病例中的应用》、颌面部术后应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气管插管困难的预测》等论文30多篇。主编国内首部口腔颌面麻醉专业书籍-《现代口腔颌面外科麻醉》(2001),参编《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当代麻醉与复苏》、《现代麻醉学》(新版)等十余部专著。

1996年研制成功的“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技术填补了国内外气管插管困难领域的一大空白,属国内首创。该技术已获得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并获上海市卫生局医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上海市优秀发明奖,2001年进入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目前,该技术在国内近20省市的近百家医院中得到推广应用。

承担的其它科研成果有:腭成形术后远期疗效评价的综合研究(麻醉部分),于1998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麻醉部分);盐酸多沙普仑用于全麻催醒的临床观察和颌面部巨大肿瘤的麻醉处理,均于1994年获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施思明奖。近年来,负责卫生部、上海市教委、卫生局课题共4项。

已发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TII)的研制与在困难插管插管病例中的应用》、颌面部术后应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气管插管困难的预测》等论文30多篇。主编国内首部口腔颌面麻醉专业书籍-《现代口腔颌面外科麻醉》(2001),参编《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当代麻醉与复苏》、《现代麻醉学》(新版)等十余部专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