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发展历史英特尔奔腾III 处理器出产在1999 年。一般常见的有0.8ghz,1.0ghz,1.3ghz三种主频cpu型号,每种型号又分盒装和散装2种形式。奔腾III 处理器在P IV 处理器出现后被迅速淘汰,现在仅偶见于少数老旧家用机,是一种典型的过渡产品。主要技术特性英特尔奔腾p III 处理器的增加了70 条指令——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序列扩展(Internet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明显增强了处理高级图像、3D、音频流、视频和语音识别等应用所需的性能。该产品设计用于大幅提升互联网体验,让用户得以浏览逼真的网上博物馆和商店,并下载高品质的视频等。该处理器集成了 950 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 0.25 微米技术。奔腾III至强处理器英特尔奔腾III至强处理器出产在1999 年
英特尔奔腾III 至强处理器在英特尔面向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供额外的性能以支持电子商务应用及高端商业计算。该处理器整合了英特尔 奔腾 III 处理器所拥有的 70 条 SIMD 指令,使得多媒体和视频流应用的性能显著增强。并且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所拥有的先进的高速缓存技术加速了信息从系统总线到处理器的传输,使性能获得了大幅提升。该处理器设计用于多处理器配置的系统。
奔腾P3-S(图拉丁)主要技术特性图拉丁奔腾P3-S采用的是512K全速二级缓存,核心电压版本是1.45V
让我们回顾这样一段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图拉丁所处的位置:在奔腾III的家谱中一共经历了3代内核,1999年第一代奔腾III采用了基于0.25微米生产工艺的Katmai核心,与过去的奔腾2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支持新的SSE多媒体指令集。这款最早的Pentium III处理器采用了512KB二级外部半速缓存。2000年初由于引入了0.18微米生产工艺,使得处理器构架发生了巨大转变,原本在外部的二级缓存现在可以非常方便的集成到核心中去而且是全速的二级缓存(即8路联合机制,运行时速度与处理器主频相同),于是诞生了第二代奔腾III,铜矿(Coppermine)奔腾III,采用100MHz及133MHz两种不同版本的前端总线频率,分别用“E”及“EB”来表示,虽然二级缓存容量从512K降低到了256K,但是更高的二级缓存工作频率弥补了二级缓存容量减少带来的性能损失。那么在铜矿奔腾的终结者是谁呢?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图拉丁”核心的处理器。发展历程关于“图拉丁”诞生的故事,一道美丽的彩虹,但却转瞬即逝:
图拉丁是由奔腾III向奔腾4过渡的产品和铜矿的替代品,它的诞生很富戏剧性。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第一块突破1Ghz的桌面处理器是由AMD推出的,这件事情令一项高傲的英特尔很没面子。再加上AMD Athlon处理器在市场上取得的成功让英特尔始料不及。于是AMD和英特尔展开了一场速度竞争的比赛。
但在这个时候英特尔遇到了大麻烦,铜矿核心的奔腾III在跨越1GHz的关键位子上出现了问题,而AMD的处理器却可以在不改变架构的前提下继续提速。英特尔不甘心就此败给AMD,于是硬着头皮推出了1.13GHz的铜矿奔腾III,本想借此挽回自己的形象,但是这款CPU在上市后,经过评测机构的测试发现1.13GHz的铜矿奔腾III严重不稳定存在巨大缺陷,结果在发售不到一个月后便召回了所有的1.13GHz铜矿奔腾III,因此人们都称1.13GHz的铜矿奔腾III为“矿渣”。很长时间里,Intel对于1.13Ghz决口不提。
在这样的环境下,英特尔信匆匆的推出了第一代采用威拉姆特核心(423针插口,以前的奔腾III都是370针插口)的奔腾4,与此同时图拉丁核心的奔腾III-S(370根针)也面世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由于图拉丁采用了更加先进的0.13微米工艺,512k的二级全速缓存。在性能和执行效率上远远超过采用较老的0.18微米工艺和256K外部二级缓存的威拉姆特奔腾4。也就是说,奔腾III-S比奔腾4还要强!这是英特尔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苦心培育的奔腾4市场居然受到了来自奔腾3的威胁。再加上英特尔以前说过:“socket370是要逐步淘汰的构架”,因此如果英特尔这个时候推出的socket370图拉丁比423根针的威拉姆特奔腾4还强,岂不是出尔反尔吗?没办法,只能忍痛割爱,于是令人敬畏的图拉丁奔腾III-S转向了服务器领域和笔记本领域,几乎没有在零售市场上出现。但是英特尔不会白白丢弃这一有着优秀血统的内核,于是将图拉丁奔腾III-S的阉割版本——图拉丁赛扬(就是我们说的赛扬3代)推向了市场,成为英特尔低端市场的杀手锏,大获全胜,击败了低端市场的佼佼者AMD的毒龙,毒龙随即退出了市场,AMD转而用低端的AthlonXP 1700+和1800+作为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