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后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客家后裔可以解释为客家后辈,但如果其后辈仍然是客家人,就没有必要冠以“客家后裔”,因为客家人的前辈是客家先民,之所以称其“先民”,是因为他还不具备客家人的素质。如此推论,客家后辈,应是具有客家血统而无客家文化素质和客家认同意识的人。比如迁离客家社区时间较长,而已不会讲客家话,自己也不认为是客家人的原客家人或客家人的儿孙。客家后裔应是现已不是客家人的客家后辈。若不这样区分,何谓客家人、何谓客家后裔?总不能说,父亲是客家人,儿子就是后裔,如果儿子仍然是客家人,那又为什么称“后裔”?因为客家民系至今并未终止,如果有一天客家民系消失了,那么到达其消失之后,客家人的后辈则可称为客家后裔。

客家人自南宋末年以来,向南方各省搬迁的同时,又陆续通过海路和陆路或乘船冒险到达南洋各地,或进入越南、缅甸。其中包括宋末抗元、清初“反清复明”、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和孙中山早期领导的武装起义失败后逃亡海外的志士。20世纪中叶以来,又有部分人由原住国家向欧美等国乃至世界各地再行迁移,现在客家后裔已遍布五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海内外客家人有5000多万。洪秀全、孙山中、邓小平、朱德、叶剑英、郭沫若等都是客家人后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