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伐它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洛伐它汀:

1979年,日本远藤章教授从红曲菌(Monascus Rubber)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种可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的活性物质,命名为Monacolin k(洛伐它汀)。代谢途径表明,人体自身合成胆固醇需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其中关键就是羟甲基戍二酰辅酶 A(HMG-CoA)在其还原酶(HMG-CoA-R)的作用下生成甲羟戊酸,再进一步合成胆固醇。而洛伐它汀正是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从而阻断了合成胆固醇的通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与保健上有着卓著的功效。1985年,美国科学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自1987年化学合成的洛伐它汀由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该类药物被世界公认为治疗高脂血症、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首选药物。然而化学合成的它汀药物因其对肝肾有一定的影响,不宜长期服用,因此富含天然它汀成分的红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