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舞蹈演员

刘岩,女,中国青年舞蹈家,“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她是奥运会开幕式中唯一独舞《丝路》的A角演员。在离奥运会开幕只有十天的时候,因为配合上的一秒之差,刘岩从三米高的跳台上坠下,当场昏厥。刘岩静静地躺在解放军306医院的病床上,胸椎以下高位截瘫。
她曾在三部舞剧中扮演过主角:《瓷魂》中的瓷灵、《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红河谷》中的丹珠。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刘岩
身高: 170厘米
家乡: 内蒙古呼和浩特
性别: 女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982年
人物关系: 配偶 郎昆 (绯闻)
职业: 艺术 舞蹈家
毕业院校: 北京舞蹈学院
刘岩简历:
1993年至2003年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到大学,学习中国古典舞,获得学士学位。
2003年至今任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
2002年,在第三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以原创舞蹈作品《胭脂扣》,获得表演银奖。
2003年,在第八届北京市舞蹈大赛以原创舞蹈作品《桔子红了》,荣获表演金奖。
2003年,在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以原创舞蹈作品《中国结》,获得表演银奖。
2004年,在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以原创舞蹈作品《胭脂扣》,荣获表演金奖。
2005年,在第三届CCTV舞蹈大赛,以原创舞蹈作品《水中月》,获得表演银奖。
2005年,在第五届“荷花杯”舞蹈大赛中,以原创舞蹈作品《桔子红了》,荣获表演金奖。
2007年,首届亚洲艺术节表演金奖。
2007年,第12届文化艺术表演奖。
曾主演过多部原创大型舞剧,在剧中担任主角。其中包括:《红河谷》(饰演女主角:丹珠)、《黄道婆》(饰演女主角:黄道婆)、《筑城记》(饰演女主角:兰荪)、《瓷魂》(饰演女主角:瓷魂)、《西厢记》(饰演女主角:崔莺莺)、《妈祖之光》(饰演女主角:妈祖)等。
《红河谷》荣获第三届精品工程优秀剧目前十;
荣获2007年“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大奖;
荣获2007年第三届少数民族汇演优秀剧目大奖;
荣获2007年第八届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
本人以此舞剧荣获优秀演员奖。
《筑城记》荣获2007年第八届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
《瓷魂》在2003年福州的全国舞剧调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大奖。
《黄道婆》荣获2006年第三届少数民族汇演优秀剧目大奖;
荣获2007年第八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
重要事件:
2006年春晚中与杨丽萍、谭元元共舞《岁寒三友》之红梅
2008年奥运会彩排时受伤,不慎从三米高台坠下,颈部触地,导致颈椎骨折,骨盆粉碎性骨折。
代表作品:
《胭脂扣》,《岁寒三友》,《桔子红了》,《筑城记》,《红河谷》 ……
个人介绍
+刘岩,身高170厘米,1982年出生的刘岩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和著名舞蹈家王亚彬同班。虽然年轻,刘岩却已是获奖“大户”了:2001年获全国荷花杯舞蹈大赛银奖,2002年获全国舞蹈电视大赛铜奖,2003年获桃李杯舞蹈大赛银奖,2004年她以独舞《胭脂扣》获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金奖,2005年,以独舞《桔子红了》获“荷花杯”全国舞蹈大赛金奖,2007年又在中国“文华奖”中,以主演舞剧《筑城记》和《红河谷》荣获唯一双奖。同年,代表中国参加首届亚洲青年艺术节获金奖第一名。
她曾在三部舞剧中扮演过主角:《瓷魂》中的瓷灵、《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红河谷》中的丹珠。曾在2006年春晚中与杨丽萍、谭元元共舞《岁寒三友》之红梅。业内人士称她的绝活儿是超强的腰背肌及“控腿”技术,因此又在圈内获得“刘一腿”的称号。
2008年7月28日北京奥运开幕式排练中刘岩因为配合上的一秒之差,发生意外,不慎从三米高台坠下,颈部触地,导致颈椎骨折,骨盆粉碎性骨折。
星路历程
刘岩的爷爷奶奶为其起名为“岩”,就是希望自己的孙女能像高山和石块一样坚挺、屹立不倒。刘岩3岁起学美术,后又学小提琴,走上舞蹈之路,可谓是机缘巧合。父亲是呼和浩特的法官,母亲则是当地的医生,与文艺没有任何关系。
在刘岩9岁的时候,看到电视中的舞者穿着透明的纱织衣服、化着精美的妆容,和着悠扬的音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向观众诉说着舞蹈背后的情感和故事。一个下腰,再加上一个回转,多么优美的身段啊!纤纤玉指相互交错着,好似柔美的孔雀翩翩起舞,这些曾所未见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小刘岩。电视中的舞者引发了小刘岩最初的、最炙热的,也是最本能的对舞蹈的爱。母亲送她到内蒙古歌舞团跟着白莹老师学习舞蹈。不久,白老师就感觉到刘岩身上的灵气,于是建议她的母亲:“刘岩条件不错,不去北京舞蹈学院进行专业学习,就浪费了这块好坯子。”正当父亲犹豫不决时,小刘岩央求着:“如果考不上,就当带我到北京玩一次,我就考一次,考不上就不考了……”一试二试三试面试完,小姑娘有点举棋不定了,她收起了之前的玩笑话开始很认真地看待问题。
经过了激烈的入学考试和漫长的等待,终于在9月份盼来了入学通知书,全家陷入了极端兴奋的状态。分别的场面有些伤感也有点喜剧,父亲说:“刘岩,我们走了,给你留点钱吧,你要多少呢?”“10块吧。”1993年的刘岩就是这样的单纯可爱。“太少了吧,”父亲笑着说,“给你20吧!”平时的刘岩总是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但是这次,她为了舞蹈选择了独自面对生活。
到了班级才知道,刘岩的技术水平简直是“小学生级别”。后来她自己回忆道:“说起来不怕大家笑话,我当时连下腰、折腰、倒立这种最基本的动作也不会。”这也难怪,和别的小孩3岁开始练舞相比,9岁才接触舞蹈的她确实有些“后天不足”。学院挑选她的理由是因为她在身材上有很优越的条件,符合专业舞蹈里确切的尺码规定。此外,她的体质属于瘦人型,柔韧性相当好,可塑性极强,但又是先天的肢体条件,肌肉素质,决定她在速度和力度方面非常弱。当时的老师对她的评价就是:“你所弱的东西是非常难练习的,一般的孩子能轻而易举地完成,但是你不行。”刘岩曾在采访中说过:“练点翻身是在一个夏天,早上是专业课,下午是文化课,我没学会就自个跑练功房里练。学校没有空调,我一个人翻了一个半小时还是没会,小时候就是这么笨。我记得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一次在训练中,我仔细观察别人怎么做,然后回来就有个笼统的概念,反馈到自己做的时候,从模仿别人开始,慢慢地能掌握头、重心和速度了,也慢慢地从7个8个上升到16个。”
凭着这股倔劲和拼劲,附中毕业的时候,刘岩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舞蹈学院的中国古典舞系。在这里她碰到了日后对她有很大影响的排舞老师:张云峰。大三时,学校让刘岩参加“荷花杯”舞蹈比赛同时安排张云峰为编舞老师,跳的舞蹈名为《胭脂扣》,改编自李碧华的小说。赛前六个月张老师就开始猛练她的舞功,比她更早到练功房。他说,刘岩除了吃饭喝水睡觉只要有时间就来找他排练;对于规定动作,张老师有很高的要求,“再快点,速度再快点!”被老师批评眼神表情不够传神不能表达出人物形象时,刘岩回宿舍再读李碧华的《胭脂扣》,还有再看同名的香港电影。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深刻领会人物心理,试着用自己的肢体和表情表达出文中那个烟花女子的一颦一笑,流离眼神和“共赴生死”的激烈情感。刘岩憋着股劲,她就是想突破许多舞蹈演员无法做到的事情:“肢体表演力强盛之际,对人生的认识和把握孱弱。”刘岩从不放弃,意志非常坚强。
最终她做到了,在6分钟的表演时间里她表现出了浓缩的悲伤和高难度的舞蹈技术。2002年凭借《胭脂扣》荣获第三届全国“荷花杯”舞蹈比赛银奖。赛后,刘岩回忆着排舞的过程,“我后来已经突破了肢体的概念,每一个抬手每一个起脚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的连接甚至每一个呼吸,都融入到人物当中。如果没有老师的计较,就塑造不出全新意义的刘岩。”
刘岩就是这样不怕劳累不怕辛苦,她宁愿付出所有的时间也要把编排的舞蹈练到最好。2005年6月刘岩的《水中月》获CCTV杯电视舞蹈大赛银奖后好多朋友觉得她傻,建议她不要再花这么多时间在舞蹈上,可是刘岩认为,在比赛前的紧张训练和协调舞步排练全新风格舞蹈的这个过程是最紧张最刺激也是最有价值的。
舞蹈者是永远追求完美的人,他们在聚光灯前微笑、绽放、舒展、闪光,但是光芒背后孤独伤心忿恨的感觉只有自己知道。坚韧不屈、永无止境、永远拼搏是刘岩的人生格言。所获奖项
2001年获全国荷花杯舞蹈大赛银奖
2002年获全国舞蹈电视大赛铜奖
2003年获桃李杯舞蹈大赛银奖
2004年获得全国舞蹈大赛金奖
2007年又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刘岩的旅途
1993年至2003年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到大学,学习中国古典舞,获得学士学位。
2003年至今任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
2002年,在第三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以原创舞蹈作品《胭脂扣》,获得表演银奖。
2003年,在第八届北京市舞蹈大赛以原创舞蹈作品《桔子红了》,荣获表演金奖。
2003年,在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以原创舞蹈作品《中国结》,获得表演银奖。
2004年,在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以原创舞蹈作品《胭脂扣》,荣获表演金奖。
2005年,在第三届CCTV舞蹈大赛,以原创舞蹈作品《水中月》,获得表演银奖。
2005年,在第五届“荷花杯”舞蹈大赛中,以原创舞蹈作品《桔子红了》,荣获表演金奖。
2007年,首届亚洲艺术节表演金奖。
2007年,第12届文化艺术表演奖。
曾主演过多部原创大型舞剧,在剧中担任主角。其中包括:《红河谷》(饰演女主角:丹珠)、《黄道婆》(饰演女主角:黄道婆)、《筑城记》(饰演女主角:兰荪)、《瓷魂》(饰演女主角:瓷魂)、《西厢记》(饰演女主角:崔莺莺)、《妈祖之光》(饰演女主角:妈祖)等。
《红河谷》荣获第三届精品工程优秀剧目前十;
荣获2007年“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大奖;
荣获2007年第三届少数民族汇演优秀剧目大奖;
荣获2007年第八届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
本人以此舞剧荣获优秀演员奖。
《筑城记》荣获2007年第八届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
《瓷魂》在2003年福州的全国舞剧调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大奖。
《黄道婆》荣获2006年第三届少数民族汇演优秀剧目大奖;
荣获2007年第八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
2.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简介
刘岩,男,汉族,1977年5月2日生,吉林德惠人,现任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1999年9月—2000年7月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心理学系本科生;
2000年9月—2003年7月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生;
2003年9月—2006年12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
2007年9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4年5月留校任教,2006年9月被聘为讲师,2008年9月被破格聘任为副教授职务。
教授课程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社会学原著选读》(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学术交流
1999年7月,作为吉林大学5名优秀学生代表之一,赴香港中文大学参加“第二届新纪元行政管理精英培训”;2004年7月,参加第4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2006年7月,应香港中文大学亚太汉学中心、中国研究服务中心邀请,参加“中国研究方法学”高级研讨班;2006年11月在韩国釜山大学参加“全球化与东亚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要研究领域
风险社会理论、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2007年7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风险社会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研究”,2008年8月“社会转型与风险冲突”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奖资助。
科研情况
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江海学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参编教材《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等5部。
主要成果
(以下均为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
1、专著:《风险社会理论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风险意识启蒙与反思性现代化》,《江海学刊》,2009年第1期。
3、《城市社区组织的自主性缺失与内源性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2期。
4、《社区福利服务新取向》,《社会》,2008年第6期。
5、《从“公民参与”到“群众参与”——转型期城市社区参与的范式转换与实践逻辑》,《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6、《风险社会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
7、《当代社会风险问题的凸显与理论自觉》,《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
8、《风险概念的历史考察与内涵解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9、《马克思主义主义视野中的风险社会理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2期。
10、《风险社会的结构性困境与风险文化的建构——一种拓宽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的视角》,《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
11、《农民非农化选择的模糊理性依赖——对长春市两个典型农民工案例的理论透析》,《社会》,2004年第9期。
12、《流浪乞讨:城市管理与社会救助之痛》,《社会学家茶座》,2006年第1辑。
13、《从管制、救助到平衡——政府部门与乞讨者理想关系模式的建构及制度化》,《山西师大学报》,2006年第1期。
14、《反思社会转型期农村组织问题》,《中国经济时报》理论版,2004年3月29日。
15、《场域中的社区照顾及其行动策略——来自长春市崇智社区的经验与启示》,《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6、《老人群体与社区照顾》,《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17、《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编者。
18、《科学发展观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合著。
3.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教授刘岩,男,1962.11-,山东莒南人,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具有临床医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管理、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背景,先后从事过临床医疗(内科医师)、医学教育(生理学教员、教务主任、主管教学副校长)、医院管理(科研、教学、医院信息管理)、红十字公益事业、医学情报学科研与教学工作。曾获莒南县职工教育先进教师、临沂地区行政公署优秀教师、济南市卫生科技管理先进工作者、济南市科技兴医先进个人、济南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特别贡献奖及优秀职工奖。
自1995年起已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医院管理》、《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医院统计》、《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医学信息学杂志》、《医学情报工作》、《卫生软科学》、《卫生经济研究》、《中等医学教育》、《中国全科医学》、《中国卫生人才》、《中国医院》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卫生经济、卫生人力、医学教育等方面各类学术论文11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先后承担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国家卫生部(HPSP)、山东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山东省社科规划办公室、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档案局、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市科技局、济南市卫生局等立项课题20余项,已完成课题成果中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市(地)、厅(局)级奖励12项。
现兼任山东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专家委员会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第四届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委员、第一届及第二届山东省医学会医学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济南市医学会医学信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届《医学信息学杂志》编委。
4.历史人物[清](?至一七一六)字大山,号无垢,原名枝桂,字月丹,江苏江浦人。康熙四十二年(一七o三)进士,官编修,以南山集案隶旗下。善绘事。《金陵通传、八旗画录》
5.青岛大学教师出生日期:1980.2.28
个人简介:
1997考入黑龙江省职业艺术学院
1998年考入俄罗斯“远东国立艺术学院”音乐系低音大提琴专业
1999年担任俄罗斯留学生协会主席
2000年至2002年受哈尔滨市歌剧院邀请参加了“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2001年参加第二届“远东国际音乐比赛”(青年演奏家组)第四名
2002年参加“第九届国际手风琴比赛”室内乐组第三名
2002年9月获得远东国际艺术学院建校四十年“最佳留学生演奏奖”,在俄罗斯期间担任“远东广播交响乐团”首席低音提琴
2004年6月毕业于俄罗斯“远东国立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6.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主任1958年04月生,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主任、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中国通信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目前研究方向:通信软件、网络管理、协议工程以及面向对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刘岩教授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网络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86年公派到日本进修计算机通信与现代通信技术,他参与研究开发的多功能、多用户网络数据库系统在当时的日本市场上非常抢手。回国后,他逐渐将研究方向从通信软件扩展到网络管理、协议工程等方面,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本专业的学术论60余篇,其中有4篇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得到同行的好评;出版了著作7部;主持并参与完成的国家、省部委和国际合作科研课题20余项,有5项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的科技奖励。
7.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副教授男,1964年3月出生,医学硕士,1986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1998年获第二军医大学骨科学硕士学位,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为中华医学会会员。主要专业方向为创伤和修复重建等,尤其擅长各种多发伤、复杂骨折的处理和显微外科、手外科的治疗,并在高龄骨折、严重骨盆髋臼骨折以及脊柱创伤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职期间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多部专著的编写。目前是《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创伤严重程度定量评估与结局预测的研究》、《四肢长管骨粉碎性骨折生物学愈合基础与临床研究》、《严重骨盆伤急救与早期手术干预》及《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等多项重大课题的参加者和分课题负责人。拥有“手指延长器”发明专利,并获得国家发明奖。
8.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南开大学英美文学方向文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研究方向哲学博士,曾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并曾在巴黎教科文组织任翻译。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中外文学文化关系,心理分析与女性主义理论,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美国诗歌,两方现代戏剧。她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美国诗歌导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西方现代戏剧中的母亲身份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
9.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男,1969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空间学会理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宇航学会空间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上海市第十届青年联合会委员。
1987年9月-1991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91年7月-1994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人工晶体研究室工作,任助理工程师。1994年7月-1997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空间材料研究室工作,任工程师。1997年9月-2000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3月-2004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其间:2001年7月-2001年10月,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2004年3月-2005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特种无机材料研究与发展中心工作,任副研究员,党支部书记。2005年7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工作,任所党委委员,研究员,党支部书记。2006年11月-2008年11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助理。2008年1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空间材料科学与工程、超常条件下的晶体生长和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曾先后承担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空间材料科学应用任务、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上海市科委科研课题十余项。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培养研究生4名。2001年入选上海市第11届科技“启明星”,2004年荣获中国科学院参加载人航天工程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10.南汉开国皇帝公元917年,刘岩在广州称帝,建元乾亨,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刘岩建立南汉国后,“立学校,开贡举,设铨选,一依唐制”。
南汉朝廷中多中原士大夫,因此刘岩扩建兴王府时基本是仿照唐代长安,但与长安又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商业区“市”和住宅区“坊”没有严格地分开,广州自此真正具备了都城特点,城市布局合理,区域分工非常明确,在广州城建史上写下了重要一页。
兴王府由内城、郭城、任嚣城、西城和西部市区组成。内城包括宫城与皇城,皇城之南为郭城。郭城内,坊市布列大街左右,是人烟稠密的商业居住区。任嚣城地处东城和北部郊区,为宫城屏障,是官员贵族居住区,东城中还设有大盐仓。西部市区也是商业居住区,个中设有蕃坊。商人只要缴纳一定的商税,就可以自行选择地点设店摆摊。中国其他城市,直到宋朝逐渐打破坊、市分设制度。刘氏先行一步,未必有多少理念上的先知先觉,只不过出身商家,从经验出发,认为这样更方便商业活动。兴王府西部市区居民稠密,万商云集,宝货充盈,十分热闹。这一带人工河交错,风景优美,富豪们修建了不少私家园林,刘氏也在此特辟宫苑,形成了园林化特色。西部市区富人多,广州人把有钱人家的孩子称为“西关大少”、“西关小姐”便是自此开始。
岭南一直是中原人眼中的化外之地,又因濒临大海,和外国商贾贸易往来频繁,终唐之世,都没有完全纳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之中。自晋至唐,历代都曾禁钱逾岭,所以岭南市面上铜钱流通量有限。917年,刘岩下令开铸铜制和铅制的"乾亨重宝",这是岭南有史以来首次大规模造币。
岭南铜矿在连山、阳春,铅矿在阳春、四会,南汉就在矿产地设炉造钱,不论铜钱还是铅钱,最小的周径7分,每个重3铢6参,比唐开元、天宝钱重一半。据《南汉书》记载,刘氏鼎盛时,博罗县“山谷间斗米一二钱”,南汉末年,“琼州斗米税四钱”,邕州“民入城者,人输一钱”。终南汉一代,民间买卖、纳税普遍用铜钱、铅钱,“乾亨重宝”在岭南流通了50多年。
五代十国时期,占据江淮的吴国富裕强大,对北方小朝廷一直采取抵制的态度,这样中原与东南地区交通大多取道湖、湘、桂、粤,再转至闽、浙。兴王府于是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一度受黄巢军打击而萧条的广州商贸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国内商业最繁盛的城市之一。
刘岩常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接见商贾,展示岭南的珍珠、翡翠等宝物,《五国故事》称之“有欺四方、傲中国之意,每见北人,盛夸岭海之强”。薛居正的《旧五代史》更以不满的口气描述刘岩“广聚南海珠玑,西通黔蜀,得其珍玩,穷奢极欲,僭一方,与岭北诸藩岁时交聘”。
当时各地商贾络绎南来,麇集兴王府,粤商也携资北上,活跃于各大城市。刘岩不愧商人之后,甚有商家本色--往来都是客,管他是敌是友,皆欢迎通商,反正只要有钱赚就行。做买卖免不了会发生种种意外,例如刘岩以兄事之的吴越钱氏,竟“多掠得岭南商贾宝货”;南平高氏也常“邀留”南汉商使,强掠财货。南平国辖境不过江陵一带,介于南唐、楚、蜀和中原之间,国小势弱,对中原的唐、晋、契丹、汉以及南方的南汉、吴、南唐、闽、楚、后蜀,皆称臣。
南汉在刘岩治理下日渐富强,王夫之的《宋论》称其“坐拥百粤,闭关自擅,而不毒民”,使国家出现“府库充实,政事清明,辑睦四邻,边烽无警”的大治景象,成为堪与吴国、前后蜀等比肩的南方强国。
可惜,刘岩犯了封建统治者的通病,到晚年自傲自满,不思进取,暴政渐兴,他甚至将毒刑杀人当做游戏取乐:或把人投入大汤锅,或把人放在烧红的铁床上烤炙,或把人开膛破肚屠割,名目繁多不胜枚举。《旧五代史》说:一方之民,若据炉火。其前后反差之大,令人瞠目。
公元970年9月,北宋发十州兵马攻陷岭南贺、昭、桂、连。同年12月韶州莲花山一战,北宋击溃十几万南汉军,南汉败局已定。岭南百姓苦于战乱,对刘氏政权非常厌恨,兴王府的居民甚至故意把每家必备的一个防火桶叫成“宋一统”。
南汉抗拒宋军,前后达8年之久。971年正月,宋军大破雄州、英州,沿江而下,屯兵兴王府城西双女峰下。2月,南汉6万守军兵败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