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新四军老战士刘炎刘炎(1904-1946) 原名刘安焕,又名刘炳生、刘本初。出生于湖南桃源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读过书,当过手工业工人。1925年参加农民运动,被选为乡农民协会委员长。同年5月马日事变后,到武汉入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当战士。不久,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警卫团由武汉转移到江西修水。8月刘炎在那里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警卫团被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后来,起义部队在修水县的三湾村进行整编,刘炎被编入1营2连1班任副班长兼党小组长,后又升任排长、副连长兼连的党代表。1929年12月,出席了红4军党的第9次代表大会, 即“古田会议”。曾参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反“进剿”、“会剿”。1930年6月开始,担任红4军第12师团政委,曾参加攻打长沙的战斗。1931年任师政委,1933年调任红1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1934年10月,随红1军团长征,先任军团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后任红1军团后方工作部政委。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仍任红1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1937年入抗日军政大学第2期学习。七七事变后,到冀中地区开展抗日斗争。1938年春任新四军第1支队政治部主任,在支队司令员陈毅带领下挺进江南,三四个月的时间内, 进行200多次战斗,参加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38年7月,被派到丹北(江苏丹阳县北) 地区,帮助丹北抗日游击纵队司令管文蔚将其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挺进队,并从第1支队抽调一批政工干部作为纵队的骨干,发展党的组织,成立丹北地区中共工作委员会,加强了党的领导,使挺进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1939年11月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1940年7月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参加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并参加黄桥战役。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1师政委,同年4月兼任苏中军区政委和苏中区党委书记,5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军分会常委,领导苏中军民反日伪军“扫荡”、“清乡”,巩固和发展苏中抗日根据地。后因病随军转移到山东,1946年11月20日在临沂病逝。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