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公元一〇一七年至一〇八六年]字执中,福州人。刘若思之子。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卒于哲宗元祐元年,年七十岁。幼从胡瑗学。登庆历进士第,调高邮簿,移朐山令。凡所以惠民者,无不至;邑人纪其事,目曰治范。神宗时,除都水丞。寻知处州。俗尚巫鬼,不事医药。彝著正俗方以训,斥淫巫使易为医,俗遂变。加直史馆,知桂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元祐初,(公元一〇八六年)复以都水丞召还,病卒于道。彝著有七经中议一百七十卷,明善集三十卷,居阳集三十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为入闽第五世(从隋刘晋算起为第十三世)。从小读书就名列前茅,在宋庆历六年(1046年)中进士。初任邵武县尉,调高邮主簿,升海州朐山令,转升湖北路转运判官,又留三司条例司,因王安石主持三司,刘彝不满其变法被免职。后神宗任刘彝为都水丞,奉命协同程灏巡视、治理各地农田水利。升都官员外郎,为两浙转运判官,又改知虔州。在各任上勤劳公事,体恤孤老,兴修水利,劝教种艺,平衡役赋,抑制奸滑,凡是有利人民的事,他都尽量做到,被称为“治范”。七十岁那年朝廷又任命他为都水丞,不幸途中病故。著书立说达200余卷。绍圣初(1097年),福州郡守立五先生祠于庙学,刘彝为其中一人,即最早树立为乡贤之一。(《八闽通志》《宋史》有传)
【人物传记】刘彝,字执中,福州人。幼介特,居乡以行义称。从胡瑗学,瑗称其善治水,凡所立纲纪规式,彝力居多。第进士,为邵武尉,调高邮簿,移朐山令。治簿书,恤孤寡,作陂池,教种艺,平赋役,抑奸猾,凡所以惠民者无不至。邑人纪其事,目曰“治范”。
熙宁初,为制置三司条例官属,以言新法非便罢。神宗择水官,以彝悉东南水利,除都水丞。久雨汴涨,议开长城口,彝请但启杨桥斗门,水即退。为两浙转运判官。知虔州,俗尚巫鬼,不事医药。彝著《正俗方》以训,斥淫巫三千七百家,使以医易业,俗遂变。加直史馆,知桂州。禁与交人互市,交阯陷钦、廉、邕三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安置随州。又除名为民,编隶涪州,徙襄州。元祐初,复以都水丞召还,病卒于道,年七十。著《七经中义》百七十卷,《明善集》三十卷,《居阳集》三十卷。
论曰:兵,凶器也,虽圣人犹曰未学。轻敌寡谋,鲜有不自焚者。永乐之陷,安南之畔,死者百万,罹祸甚惨,良由数人者不自量度,以开边衅。禧、稷、永能之死,宜矣。起执议益坚,妄意轻举,虽贬官莫赎其责。彝不能行所学,而规规然蹈前车之辙,以济其过,焉得无罪?
【刘彝诗词】悼贤诗
良畴十顷接晴烟,曾假过侯救旱年。
俸麦一车开德济,流民千里荷生全。
人嗟逝水今亡已,俗感遗风尚泣然。
独对老僧谈旧事,斜阳春色漫盈川。
涤虑轩
万事本无心,宁容意虑侵。
方池唯贮月,修竹不栖禽。
地静饶真趣,风长展梵音。
有人重税驾,经宿乐幽林。
句
仙境自嫌尘俗见,故垂岩溜代珠帘。
夜宿善权寺追怀陈述古
精识世稀及,直道古难有。
哲人虽云亡,遗德不可朽。
尝厌石渠游,是邦爰出守。
浚河纳湖波,股泒活畎亩。
学宫起城隅,涂人或薪槱。
既富而教之,薄俗适忠厚。
矧予平生时,昏弱赖磨揉。
共探姬孔微,肯出皋稷后。
醇源浩罔涯,实行靡容苟。
逝甘老岩阿,寂寞待同叩。
天乎夺大成,旅兹宜兴阜。
我来剃荆榛,雨泪滴杯酒。
恸哭起秋风,落叶纷林薮。
永怀三益恩,语报乏琼玖。
愿子生人间,世世为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