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三十年代初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参加上海赓春曲社。1935年与朱履和、许伯遒等创办风社曲社。又从徐凌云学身段。曾彩串《惨睹》《见娘》《长生殿·小宴》《写状》等。热心宣传昆曲,曾于三十年代用卡车将俞振飞在高亭、开明公司所灌唱片买尽,遍赠曲友,传为佳话。精研曲韵,

自《中原音韵》、《洪武正韵》以下,至《曲韵骊珠》无不通究。并注重理论与实际读音相结合,遍听昆、京名家唱片,观摩名家演出。
创作潜心综合研究,撰著《关于曲韵问题》,创见颇多:论南北异音,提出无论南北曲,宁从南,毋从北;论尖团,提出尖读团曰不讲究,团读尖则错;论吴语特色,提出翘嘴音,鸠侯韵小口,欢桓韵从吴音等。五十年代初,于昆曲唱法首先提出音、字、节、气四要素,影响颇大。
六十年代初曾在上海市戏曲学校和江苏戏曲学院教授曲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