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年-1973年),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Neftali Ricardo Reyes Basoalto),当代智利诗人,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聂鲁达出生于智利中部的小镇帕拉尔(Parral),父亲(José del Carmen Reyes Morales)是一位铁路工人,母亲(Rosa Basoalto de Reyes)是一名小学教师。聂鲁达出生不久,他的母亲因严重的肺结核去世,两岁时聂鲁达随父亲搬迁至特穆科(Temuco)城,在那里,他的父亲与一位女士(Candia Marvedre)结婚。聂鲁达很爱他的继母,在他以后的诗作中有很多篇幅是献给这位母亲的。
聂鲁达10岁时就开始写作诗歌,1916年他遇到其生命中第一位启蒙老师,智利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加夫列拉在聂鲁达的文学创作上给了他很多鼓励,1920年他用聂鲁达为笔名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以诗集《20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崭露头角。1927年起进入外交界,作有诗集《地球上的居所》(1~2卷,1933~1935)、《心中的西班牙》(1937)和长诗《献给斯大林格勒的情歌》(1~2部,1942~1943)等。回国后,于1945年加入共产党,1949年逃亡国外,出版有诗集《漫歌集》,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史诗”。1953年回国后,出版诗集《船长之诗》(1954)、《葡萄园和风》(1954)、《对自古以来事物的颂歌》(1~3卷,1954~1957)、《航行与归来》(1959)、《功勋歌》(1960)、《庄严歌》(1961)、《船夫歌》(1967)、《世界的终极》(1969)。他逝世后,他的夫人玛蒂尔德陆续出版他的遗作数部:诗集《呼吁惩办尼克松和赞美智利革命》(1973)、《果汁和钟》(1973)、《孤独的玫瑰》、《冬天的花园》、《2000年》、《黄色的心》、《问题集》、《挽诗》、《吹毛求疵集》(以上均为1974)和《看不见的河流》(1980)等 。1971年,当聂鲁达获诺贝尔文学奖时,他表示这个奖应该属于加夫列拉。13岁时,聂鲁达在《明日》(La Mañana)杂志上刊登了其第一篇文章。1920年,聂鲁达开始在塞尔瓦奥斯塔尔杂志上刊登短文和诗,为了避免引起父亲的不满,他以自己仰慕的捷克诗人扬·聂鲁达(Jan Neruda)的姓氏为自己取了笔名“聂鲁达”。4年后,聂鲁达凭借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Veinte poemas de amor y una canción desesperada)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Pablo Ibanez (球星)
国籍:西班牙
生日:1981年8月3日
身高:1米92
体重:80公斤
位置:后卫
现效力球队:马德里竞技
世界杯往届经历:参加06年世界杯,八强赛被法国队淘汰
同莫伦特斯一样,巴勃罗-伊巴内斯也是来自西班牙小城阿尔巴塞特。他的窜红还要感谢前马竞主教练费兰多。2003-04赛季,费兰多将巴勃罗从阿尔巴塞特二队调到一队并一直担任主力。赛季结束后,这名身高1米92的中卫受到了媒体的一致好评。随着费兰多执掌马竞教鞭,巴勃罗也随同恩师来到了马德里。这次转会也一举奠定了他在西班牙国家队主力中卫的地位。
2004-05赛季,巴勃罗与前博卡青年队的哥伦比亚中卫佩雷亚组成铁闸防线。这对总共身价只有600万欧元的搭档改变了马竞以往潺弱的后防。其中巴勃罗几乎打满整个赛季,还贡献了三个进球。他和佩雷亚一起完成了总共150次抢断,被媒体誉为“托起马竞的城墙”。
巴勃罗身高1米92,头球功夫不错,场上冷静。令人惊奇的是如此身高,他的转身速度并不慢。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老帅阿拉贡内斯将他选入西班牙国家队并取代了莽撞的马切纳担任主力中卫。他与普约尔的组合一动一静,一快一慢相得益彰。西班牙的防线由此稳固了不少。
赛季 球队 出场 进球 赛季 球队 出场 进球
2002-03 阿尔巴塞特B 38 1 2004-05 马德里竞技 35 3
2003-04 阿尔巴塞特 37 1 2005-06 马德里竞技 35 2
选位:7
别看巴勃罗个子高,位置感可不错。
抢断:8
拥有身高的优势,巴勃罗防守的面积也很大。
头球:8
拥有1米92的身高优势,头球功夫能少到哪里去呢?
速度:7
这可能是巴勃罗唯一诟病的地方。
意志:7
由于性格的原因,巴勃罗比较蔫,这多少影响了他的评
--------------------------------------------------------------------------------------

世界头号毒王巴勃罗-埃斯科瓦尔
哥伦比亚已故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戈维利亚人称“杀人魔王”、“绑架机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他一度垄断全球可卡因交易,号称世界头号“毒王”。1989年,他以35亿美元身家名列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7位。1993年,在丛林中藏了一年多的巴勃罗在哥伦比亚警方和美军特别行动队的联手行动中,中枪毙命。近日,巴勃罗已移居阿根廷的儿子胡安惊曝内幕称,巴勃罗当年曾在亡命途中,为给随行爱女取暖和烧火做饭,竟然焚烧了多达200万美元现钞。
巴勃罗于1949年出生在哥伦比亚麦德林市郊区一个小镇上,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个普通农民。巴勃罗25岁时爱上最好的朋友的妹妹,这位名叫维多利亚·海瑙(昵称维基)的小姑娘当时只有13岁,他们私奔,两年之后结婚。
巴勃罗是哥伦比亚臭名昭著的麦德林贩毒集团的头目,他被美国和哥伦比亚政府视为眼中钉,好几名试图镇压贩毒组织的哥伦比亚政客都被他雇职业杀手杀害。
但麦德林的居民们却流传着关于“大善人巴勃罗大爷”的传说。他兴建幼儿园、学校、足球场,为恩威加多创办足球俱乐部。他让农民们不要再种玉米和马铃薯,改种古柯(提炼可卡因)。
与13岁好友之妹私奔
巴勃罗于1949年出生在哥伦比亚麦德林市郊区一个小镇上,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个普通农民。巴勃罗25岁时爱上最好的朋友的妹妹,这位名叫维多利亚·海瑙(昵称维基)的小姑娘当时只有13岁,他们私奔,两年之后结婚。
巴勃罗是哥伦比亚臭名昭著的麦德林贩毒集团的头目,他被美国和哥伦比亚政府视为眼中钉,好几名试图镇压贩毒组织的哥伦比亚政客都被他雇职业杀手杀害。
但麦德林的居民们却流传着关于“大善人巴勃罗大爷”的传说。他兴建幼儿园、学校、足球场,为恩威加多创办足球俱乐部。他让农民们不要再种玉米和马铃薯,改种古柯(提炼可卡因)。
越狱逃亡后被击毙
1989年,巴勃罗末日开始降临。歌总统宣布恢复与美国签订的引渡协议,接下的“黄金行动”一举捣毁了巴勃罗正欲举行会议的秘密别墅。同年给巴勃罗提供保护伞的巴拿马总统曼纽尔·诺列加被投入美国监狱,麦德林集团的几个头号人物要么被打死,要么被抓。
1990年,巴勃罗绑架总统之子,要求与政府停火。最后,哥伦比亚政府承诺不会将他引渡到美国,并答应用他的钱在恩威加多专门给他建一座监狱。1991年6月19日,巴勃罗走出丛林投降。
巴勃罗的监狱是一座超级坚固的堡垒,有四个大房间,屋顶有钢板,半米厚的钢筋水泥墙外是1万伏高压电网,并配有69座岗楼。堡垒内有40余名狱警,堡垒外有160余名士兵巡逻,附近还有数十辆随时备用的坦克。在狱中,他给自己建造了一个足球场,每天还可收到上百封粉丝来信。
1992年7月21日,巴勃罗装扮成一位农妇越狱。他带着家人逃往哥伦比亚的偏僻丛林中。
一年后,哥警方就追捕到了巴勃罗,神枪手一颗子弹从他耳朵里打进去,大毒枭当场毙命。
拥有15处藏身点
巴勃罗死后,其遗孀维基带着一双儿女于1995年移居阿根廷。儿子胡安是名建筑设计师。日前,现年32岁的他首次打破沉默,接受了哥伦比亚杂志《唐璜》的采访。
据胡安透露,他父亲生性多疑,在麦德林拥有15处藏身点,每隔48小时,便会带着一家老小转移住处,防止仇家摸清他的真正住所。他甚至买下麦德林市的一家出租车公司,这样有任何陌生人来到麦德林搭出租车,手下的司机都会向他汇报,巴勃罗会立即派人对这名陌生来客展开监视和调查。
烧掉200万美元为女取暖
巴勃罗当年藏身丛林时,随身行李中只带了成捆成捆的美钞,没有御寒棉衣。当冬季到来时,巴勃罗和家人在瑟瑟的寒风中冻得发抖。女儿曼纽拉被冻得浑身发紫,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
为了拯救女儿的性命,巴勃罗竟将成捆的200万美元钞票拿出来当柴烧,从而给女儿生火取暖。他还用这些“美元篝火”烧水做饭。
后代“相逢一笑泯恩仇”
尽管巴勃罗声名狼藉,但他的儿子胡安却一直安分守己。最近胡安返回哥伦比亚,拍摄了纪录片《我父亲的罪孽》,代表他父亲向那些被他父亲暗杀的仇人们的后代道歉。胡安还和哥伦比亚前遇刺司法部长罗德里戈·拉拉·波尼拉、前遇刺总统竞选人盖伦的儿子见了面。胡安说:“我们都有共同点:我们都是孤儿。”他们的父亲生前是对头,但他们的后代现在却“相逢一笑泯恩仇”。